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清王朝的覆滅 - 第三十五回 袁世凱索香山三寶

第三十五回 袁世凱索香山三寶[第2頁/共6頁]

譚鐘麟聽了又哈哈大笑。

袁世凱生於清文宗鹹豐9年8月2o日(1859年9月16日),6歲時養父袁保慶替他找個發矇教員袁執中教四書五經。??同治5年(1867年)袁保慶在山東做道員,袁世凱時年8歲,也隨行,後袁保慶由山東調到江蘇。在南京,袁世凱的一名教員曲沼善於技擊,教會了袁世凱一些拳法劍術。袁世凱自小愛好兵法,發憤學“萬人敵”,嘗自謂“全軍不成奪帥,我手上如果能夠把握十萬精兵,便可橫行天下。”他常常不吝重金網羅采辦各種版本的兵法戰策,被人恥笑為袁書呆。13歲時袁世凱曾製聯“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寥寥1o字,堪比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之”,顯得天下豪氣無二 。

袁世凱指著譚鐘麟笑著說“風騷,風騷,誰不曉得那疍船上是甚麼貨品。隻是可惜,出了廣州城了。”

譚鐘麟說:“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孫文出世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一個農夫家裡,為家中第三子。

袁世凱想,譚鐘麟也是用心對付,如果他真得了兵法,還不竊為已有,哪能隨便獻給我。固然如許,袁世凱感覺還是先給他下個套再說:“人間珍寶,我如何能獨得,譚大人真要得了這部兵法,就是給了我,我也要獻給兵部,然後由兵部呈交皇上。那譚大人可就為朝廷立了大功了,不愁冇有晉升的機遇。”

1871年,孫文6歲時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澗捕魚蝦,隨外祖父到海邊打蠔,還到鄰村三合會人辦的武館偷學拳術,從小就養成了好勇鬥狠的精力。7歲時(1872年)入私塾接管傳統教誨,因為家道貧寒,平時孫文還要去撿豬糞,以是,貧寒的幼年餬口,使得孫文對於農夫痛苦有了切身的體味。1o歲時始進村塾肄業,聰慧過人,僅三年就成為百口中最有文明的一員,當時與從上海回籍的6皓東瞭解,併成莫逆之交。

譚鐘麟沉吟了一會兒說:“說不好,現在廣州的人丁近百萬,光流動聽口就將近5o萬,如果他們往這1oo萬人裡一藏,我上那裡找去?”袁世凱又引誘他說:“如果你是反動黨,你往那裡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