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保皇黨欲使擒後計[第5頁/共6頁]
到了袁世凱的私宅,公韌看到門口點著兩隻明晃晃的大燈籠,因為有明光,一大群蚊子“嗡嗡嗡”地飛個不斷。常言說,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如鑽,它們都撲向了站崗的四個新軍兵士暴露的皮膚上。那四個新軍兵士,身穿極新的戎服,手持明晃晃的德國毛瑟槍,凝神鵠立,就像一座座雕像一樣紋絲不動。公韌走近一看,每個兵士臉上落下了幾十個蚊子,咬得臉上起滿了小疙瘩,但他們都在冷靜地忍耐著,連眼皮都冇眨一眨。公韌心想,這些兵士,和那些專門欺負老百姓的新式綠營、巡勇可不一樣,如果這些兵士支撐反動的話,反動能夠加勝利,如果這些兵士反對反動的話,反動可就更加困難了。
梁啟又說:“皇上日夜為國事勞累,偶然內心煩躁,常說要到獵場去打獵散心,但是傳聞邇來獵場盜賊很多,為了保衛皇上安然,如果借你的兵用一用,不知袁公是否承諾?”
公韌大吃一驚,問:“願聞其祥。”
公韌也從速對著譚嗣同拱了拱手,算是回禮。
畢永年問:“不知此人是誰?”
譚嗣同臉上暴露了欣喜之色,說:“救國救民的重擔,就全奉求家兄了。時候緊急,我們確切冇偶然候再遲誤了,我這就去安排。”譚嗣同說完了話,又拱了拱手,叫來了下人,安排好二人在屋裡喝酒吃菜安息,本身倉促忙忙出門去了。
畢永年說:“你曉得這把劍為誰的遺物嗎?”公韌搖了點頭說:“不曉得。”畢永年說:“這把寶劍為明朝名流文天祥的遺物。”
畢永年聽了心中也不由歡暢,問道:“此計甚好!此計甚好!不知派誰來完成遊說袁世凱借兵的大計?又派誰來完成領兵誅殺老東西的重擔?”
1877年,在瀏陽與唐才常訂交,他又師塗啟先,體係學習中國的文籍,開端打仗算學、物理等天然科學。而後又到蘭州,在他父親的道署中讀書。
袁世凱倒吸了一口冷氣,眸子子轉了轉,一時倒不曉得如何答覆,略微沉吟了一會兒,故作驚奇地問:“梁公這番話,叫門生確切不好答覆。莫非朝廷真出了甚麼大事……”
梁啟看了看猶疑不定的袁世凱,又看了看中間的畢永年和公韌,俄然大呼一聲:“那好!袁世凱聽旨――”
公韌又看了看牆上掛著的那把寶劍,細心地賞識著。
袁世凱歎了一口氣,說:“你覺得朝廷的事情就這麼簡樸,我出麵也好,借兵也好,都脫不了乾係,都是大逆不道。如果有皇上的聖旨就好了。”
敘了幾句家常後,梁啟說:“明天我來,想和袁大人說一點兒私事,不知袁大人肯不肯賞光?”說著,瞧了瞧敞開的門,看了看袁世凱的兩個貼身護兵。袁世凱“哦”了一聲,對兩個護兵揮了揮手,兩個護兵出去了。袁世凱又反手插上了門,冷靜地坐在椅子上,一雙猜疑的眼睛在梁啟的臉上掃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