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結局[第1頁/共3頁]
英娘笑意更甚,掌中有一輪月華爍爍生出,初時上弦如蛾眉,漸有豐潤而後有月滿如秋水,然盈滿必虧,光彩漸瘦終現殘月如彎鉤,如此變幻不竭,方是所謂之明月常在而圓月不常有。故而明月自有其陰晴圓缺,無患無憂,雖是陰極之相卻自有盈虧陰陽之理。
舜英兀然拍掌大樂道:“我亦知其意,姊姊且試看一二,如有不敷之處再行教誨之事。”言畢,騰身化作驕陽一點,初生之日和煦如春,中午之日熾熱如夏,午後之陽開朗如秋,將落之陽黯然如冬,日升日落千古不易,無怨無尤,雖是陽極之相卻自生四時之化。
舜英聽聞此語,不由開言道:“如姊姊所言,女子平生困守故裡,所見所識不過方寸之地,亦是大害。若能除此弊端,往宮中一行亦無不成。”
作者有話要說:末端早已想好,卻一向寫得不順,一改再改亦未快意,臨時如此他日再改。
感激統統陪我到最後的女人,冇有你們幾小我我恐怕真的要坑了此文,至心感謝你們,下篇文再見。
重瑞三年初,今上連頒旨意。
“無情最是帝王家,皎月豈可染凡塵?”
重瑞二年春,今上痛定思痛,頒《罪己大赦詔》以省其失、以償其過;並遣使往康居等國以締盟約,坊間傳有仙者同業,故而無往而倒黴。
二人一問一答,旁若無人,然腔調和緩堪足安撫亂緒,言詞果斷正可安寧民氣;而舜英似懂非懂,懵然停手,側耳聆聽;四下沉寂,風雨無聲,眾皆閉口。
重瑞二年夏,雄師揮師東進,濟羅王不堪其喜,葦原屈膝以降。今上諭旨,葦原禍亂之地三年無賦稅之命,故此流民扶老攜幼以歸其鄉,更有他郡困苦之農依詔令而搬家。
英娘輕撫其背道:“世人所見多是侷促,所知多是陋劣,又豈能論六合之廣、天下之妙?便如井中窺天,終是流於下乘,豈可心中自成一界自有法則?況乎大道萬千,各存其異;如果心中有私,便難知一花獨放之害與群芳鬥麗之貴。”
初陽卻不再言,裙裾翩翩處有夭桃一株婷婷而起,其花繁葉茂以後有脆桃青澀,而果實豐盈以後見枝衰葉凋,獨木無雙,來去不斷,循環不竭,亦是繁華無見其喜、枯萎無知其悲,雖是木植卻自可成五行之意。
經此一遭,舜英體悟猶勝,不由得稱心稱是道:“一花一天下,一葉一枯榮,心胸一界則一界安閒我心,誠不我欺,誠不我欺。”笑意猶在,舜英轉又蹙眉問道:“即或如此,又與天家何乾?”
“然繁華移性,權益易誌,且之何如?”
重瑞十八年,今上薨,是夜宮中失卻郭後之地點,隻聽得有唱詞道:“閱儘人間秋色去,不染塵凡桃李花。”
思慮各彆,所行亦分歧:清泉真人等素是不拘俗禮,自是衣袂飄飄去,不染半分灰塵色;初陽三人身兼軍中醫事,又有故交之請,於情於理皆應滯留此地,豈可肆意東西不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