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以李敬業為餌,誘吐蕃入甕[第4頁/共4頁]
“然後將吐蕃一分為二?”劉仁軌有些聽明白了李絢話裡的意義。
“如此便充足的,剩下的交由刑部調查便是。”劉仁軌輕歎一聲,說道:“刑部調查的,也不但僅是此事,薛璋被殺,文旭逃竄,刑部職責很多。”
“賢婿公然是聰明人。”劉仁軌放下茶杯,笑了,然後說道:“刑部的捕快,在過完月朔以後,直接讓門,找彆人逼問他背後之人,但那人剛看到刑部來人,就舉刀他殺了。”
此種環境之下,李治心中對本身的將來早有判定,現在對吐蕃開戰,不過是在彌補他平生最大的遺憾罷了。
如此環境下,對吐蕃之戰,又何來慢戰,緩戰。
“可還記得年前冷氏母子自縊之事?”劉仁軌目光緊盯在李絢身上。
“新羅,倭國和吐蕃之事,你感覺二十七郎都能想通的事情,為父和諸位宰執想不到嗎?”劉仁軌重新看向前院方向,輕聲說道:“另有那兩個案子,為父實在是在扣問二十七郎,那兩件事是不是他做的?”
白江口海戰是劉仁軌的成名之戰,一戰打的倭國和百濟殘軍潰死無數,然後纔有了平滅百濟和高句麗之事,現在若不是因為吐蕃有事,那麼新羅也早被大唐所滅。
冇有了百濟作為衝破口,冇有了新羅作為援手,大唐想要滅亡高句麗,不曉得要支出多少倍的代價,乃至很有能夠到現在,高句麗還是存活。
“嶽翁請講。”李絢有些不測,不曉得甚麼事情比交戰吐蕃還更首要。
可如果,東島高句麗,百濟,新羅,一開端便為一國,計謀縱深,氣候地形,無一不是大唐之敵。
大非川之敗,是李治帝皇生涯中,獨一的一場大敗,並且是至今還冇有挽回的大敗。
“現在不是猜想不猜想的題目,是那放高利之人,本日被髮明死於家中,自縊身亡。”劉仁軌一句話,不但李絢驚了,乃至就連站在角落裡一向冇有開口的劉元朗都驚了。
“渭河河底和四周兩岸都不見文旭屍身,除非他能白日飛昇,不然總會被找到的。”劉仁軌搖點頭,隨後說道:“賢婿,東海王之事,你還需多加操心,此事畢竟事關宗室和朝局穩定。”
現在,天子固然隻要四十八歲,但他本身風疾嚴峻,即便是多年來無數名醫主動診治,乃至就連藥天孫思邈都醫治了十幾年的時候,但他的身材狀況還是每況愈下。
“冇有。”劉仁軌看著李絢,問道:“賢婿想到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