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關於東漢末年官製的一些介紹[第1頁/共3頁]
亭之下為裡,裡置裡魁,掌一裡百家。裡之下為什,什有什長,主十家事。什之下有伍,伍有伍長,主五家以相查察;民有善惡,以告監官。伍之下就是最基層的群眾大眾。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成帝更加州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複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屬司隸校尉。東漢處所官之權力比西漢要大很多,比方司隸校尉,不但部領三輔、三河、弘農七郡,主察舉不法,並且“無所不糾,唯不察三公”
王國之相、列卿太守皆掌治民,進賢達,除奸猾,春行所屬縣,勸民農桑,賑救窘蹙。秋冬遣文有害吏(公允樸重,無所枉害),審判犯人,使罪當其法,無所冤濫。對屬官課其殿最。
邊郡有障塞尉,保衛邊塞,以防內奸侵犯。近塞縣皆置尉,百裡1人,士史、尉史各2人,巡行邊塞。
鄉之下為亭,亭置亭長,主求捕盜賊。尉、遊徼、亭長皆習五兵,即弓弩、戟、楯、刀劍、甲鎧。
《後漢書?百官五》雲:皇子封王,其郡為國,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相如太守,有長史,如郡丞。
郡太守置諸曹掾、史。有功曹史,主選署功績(即掌任用遷轉與記錄功過);有五官掾署,理功曹及諸曹事;有五部督郵書掾,以監督所屬各縣;有門亭長1人,主府門;有主記室史,主錄事和收回告訴。中間和諸曹各有書佐、幹,主文書。
東漢劃天下為十二州,每州置刺史1人,其都城所屬之州,設司隸校尉1人。《後漢書?百官誌》雲:
為了幫手彌補情節的生長,這裡有需求簡樸先容下有關東漢末年的處所官製題目。
州(郡)官
列郡,每郡置太守1人,二千石。因東漢定都洛陽,河南郡為京畿地點地,故稱河南尹。其職位高於太守。河南尹奉朝請如九卿,秩中二千石。每郡置丞1人,掌治民,郡在邊地的,又有長史1人,掌兵馬,皆六百石。又有郡司馬,在長史之下(都尉下也有司馬,二者不成混合)。
縣以下為鄉,大率十裡為鄉。鄉置有秩、嗇夫、三老遊徼。凡大鄉,由郡任命有秩1人,秩百石。小鄉,由縣任命嗇夫1人。皆主一鄉之事,體味官方善惡,定其徭役前後。體味官方貧富,定其賦稅多少。三老掌教養,凡忠孝節義,足為法度者,皆旌表其門,以倡導從善去惡。遊徼掌梭巡,製止奸盜。又有鄉佐,主收賦稅。
郡國官
在縣令、長之下,置縣丞1人;縣尉,大縣2人,小縣1人。丞主文書,典管倉獄,尉主盜賊,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鬥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諸曹掾、史,大抵如郡掾。皆有主簿、功曹、獄掾,有縣三老,掌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