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第1頁/共3頁]
以後被人告暗害反,貶為淮陰侯。
賈逵為陳翎所發掘,始有這般機遇,能得領一州之地治轄,故而不肯去鄴城,任憑呂布聽用。
這事罷了,陳翎心知為呂布不喜,故而連夜趕路,攜著一家長幼,倉促普通的出走幷州。
薛蘭是久隨陳翎的匠作將領,與陳翎在一起的光陰,比之在呂布帳下做事,感覺輕鬆很多,故亦留了下來。
自此以後,陳翎幾近就是另成一係,名義上固然仍然是呂布麾下重臣,但實際上與呂布一軍有著迥然分歧的辨彆。
龐統於旁看著陳翎收攏一乾將帥民氣,佩服不已,對其將己視做是此事之因,而不加指責、憤怒了。
待來人稟報上來以後,方纔曉得此人竟是從那邊曹操新投過來的楊修。
而若想獲得這兩關在手,前期的籌辦就必須全麵,不然臨陣之時,無攻城東西用,隻能徒呼何如。
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楊彪之子。
這是否一樣彰示著陳翎會有一樣的結局,龐統不知,是故纔會佩服不已。
這究竟在對他呂布來講,是一次熱誠的經曆,不過這一事的參與者甚眾,更有很多旁觀者,幾近冇有一個是站在他這一方的,這對呂布的震驚非常大。有所期盼的呂布,此後應當以此為鑒,不會在肆意行事了罷?
將事情說罷,周泰、陳震震驚不已,而高覽、張郃等麵如土色。
呐呐欲言中,陳翎早覷得如此,擺佈一顧言道:“爾等不必難堪,若想歸鄴者,我不會反對。”陳翎如此說罷,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式,再開口言道:“欲想歸鄴者,可當堂做出定奪,此後既非敵仇,又非…”至好老友,四個字陳翎實在有些難以啟口,歎了一聲,拂袖正待自個轉入內堂而去。
這一在龐統看來,能竄改天下局勢的事件,在當世諸侯之間,並未引發甚大的反應。
由此,幷州高低,自陳翎之下,有陳震、周泰、高覽、辛毗、薛蘭、賈逵、郝昭、王昶等此數人,張郃、審配兩人,亦在自我的欣喜以後,插手出去。
辛毗如此這般一言行,又聽得陳翎之言意,周泰、陳震兩人自不必多說,殿中世人中,撤除張郃臉露難堪之色,審配亦在考量之間,餘下賈逵、郝昭、王昶等俱願同留在幷州,而不肯歸鄴城。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賅博,極聰明,建安年間被推舉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陳翎做出此等不忠不義之事來,雖名謂兵諫,實則與謀反無異!
幾近原封不動的幷州一乾人等,並無一人分開此處,去往鄴城,反而時隔不久,柳毅、公孫羽這兩員為呂布所輕之大將,從鄴城出投幷州而來。
而郝昭、王昶兩人自發尚年幼,必定會為鄴城眾所輕之,故而亦留在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