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1頁/共4頁]
郭嘉看著他,問:“敵軍來了多少?”
“嗯?”
水波翻湧,天氣仍舊暗淡,江麵上大霧滿盈,模糊可見敵船藏在大霧當中,擂鼓與喊殺,都是從那些船上收回。
郭嘉好整以暇用涼水洗把臉醒醒精力,繫上大氅後就朝外走去。
江東斷不會在赤壁之戰前貧乏弓箭。
“依將軍來看,曹魏若恪守中原,此局如何破之?”
郭燁和魏延也來到了郭嘉身邊,郭嘉如有所思地看了眼魏延。
“嗬嗬,將軍大才,燁由衷佩服。長夜漫漫,如若將軍不嫌棄,鄙人想多就教將軍一番。”
除了孫劉,不會有彆人了!
其次,諸葛亮和周瑜也必定不是勾心鬥角暗害對方,兩家結合纔有活路,大敵當前,盟友之間就想要置對方於死地,這的確就是扯淡。
張任給郭嘉披上大氅,點頭道:“周將軍派人來傳信,也冇詳細說清楚。”
不知倦怠的二人麵色一驚,一同站起朝外走,卻有人翻開營帳出去。
“主公,這江上大霧滿盈,我軍並冇有大型戰船在此,不宜出戰。末將已令麾下弓箭手放箭禦敵。”
實在郭嘉一向都不信賴有草船借箭這回事,因為演義中這個劇情是產生在孫劉聯盟抗曹之時。
退一步講,如果劉備就憑江夏能向西打敗郭嘉,那郭嘉還是趁早卸甲歸田算了。
魏延說到這裡,郭燁必定了他的猜想:“將軍所料不差,昨曰已經傳來動靜,曹仁率軍十萬駐守樊城。”
佯攻樊城,去偷襲宛城,如果對方看破,很有能夠去深切敵後偷襲宛城的兵馬就回不來了。
魏延一眼就被那輿圖給吸引住了,山澗水陸,高山低穀,一清二楚。
聽擂鼓和殺聲是算不出敵軍數量的,萬一敵軍在故弄玄虛呢?
魏延嗬嗬一笑,說:“以是鄙人建議,使君應結好孫權,兩家同謀,共同出兵,使君在江陵的兵馬北伐襄樊,讓孫權在東麵出兵攻打合肥,兵力上,使君多,孫權寡,到時候,使君囊括兗州豫州,孫權最多能吞下徐州罷了,當時使君反過來扼守黃河渡口與曹魏隔河對峙,調轉兵力,南下兼併江東!”
彷彿可行。
魏延說完擺佈瞧了瞧,彷彿眼神在尋覓甚麼。
(未完待續)
劉備不敷為慮是真的,蝸居江夏苟延殘喘,隻是郭燁想到阿誰被郭嘉忌諱莫深的諸葛亮,他莫非不曉得劉備現在的處境堪憂嗎?
“文長將軍,家父說你是行軍兵戈不成多得的人才,鄙人深為佩服,若不嫌棄,文長將軍無妨見教一二,現在情勢,我承平軍該何去何從?”
騎馬到了江邊,郭嘉翻身上馬,冇有走上高台,反而先在江邊望瞭望遠方的江麵。
郭燁麵前一亮,對魏延充滿賞識的眼神,這些事情,他也想過,冇想到這個在一旁觀戰的魏延能把局勢闡發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