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劉宏病癒[第3頁/共6頁]
聽了何皇後的話,蹇碩與段珪,都是神采大變,有一個何皇後已經夠讓他們頭疼了,再加上三位相公宿值,他們還哪來的機遇做手腳?就算蹇碩能夠橫下心來扣押何皇後,但是扣押朝廷三公,那絕對會激發天下士人的氣憤和反彈。再說了,何皇後,他們能夠假傳遺詔,以毒殺王美人之罪,廢去其皇後的身份,然後殺掉,但是,朝廷的三公,是他們能夠隨便假造個罪名,就能殺掉的麼?如果他們真的脫手了,恐怕立即會引發海內鼎沸,天下動亂,加上他們擁立董侯本就不得民氣,到時候弘農王隻需振臂一呼,隻怕天下之人,都要紛繁呼應,起兵清君側了!
幸虧,東漢期間的九卿,和三公一樣,大部分職務的任期,都很長久,多則兩三年,少則不到一年,就會產生變動,特彆是太常、太仆如許職位尊崇,常常作為候補三公的官職,更是變動很快,比如袁隗、楊賜,都是以太常之職,登三公之位的,他們擔負太常的時候,都不到一年。
劉宏聽了,表情大佳,嘴上卻責備道:“不過是小小的一場病罷了,如何就去高廟了!不到祭奠的時候,卻前去滋擾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也不怕祖宗見怪麼!”
段珪這段話,既向楊賜等人道了歉,但是又死死的咬住“不議論天子身後之事的安排”這一條,來停滯劉照成為監國。他所說的這一番話,有情有理,反倒讓楊賜等人,不好再多提天子萬一身故的各種安排了。
“皇後請說,臣等恭聽。”楊賜拱手道。
劉照這麼做,起首是為了避嫌。這世上,冇有甚麼比流言更可駭的東西了,如果這會劉照甚麼都不做,一些彆有用心的人就會編造流言,說“天子病危期間,弘農王麵有憂色”,或者“弘農王四周聯絡大臣,為繼位即位做籌辦”等等,那可真要百口莫辯了;如果劉照擅自設壇為劉宏祈福的話,恐怕又有人會編排,說“弘農王私設壇場,名為祈福,實為謾罵”,這可就更是說不清道不瞭然。以是,最為安妥的,還是去宗廟祭奠祈福,場合嚴肅昌大,又有大臣在場伴隨,固然有逾製之嫌,但是絕對能夠根絕那些對他更加倒黴的流言。
西園猗蘭殿,劉宏艱钜的展開了雙眼,亮光刺入雙目,讓他的腦內又是一陣的疼痛,是以,他不得不又臨時閉上了雙眼。
“哼!”何皇後一聲嬌嗔,道:“甚麼小小的一場病,你哪曉得,因為你的病,這裡裡外外可差點就鬨翻了呢!”
先朝的時候(漢桓帝期間),楊秉擔負太尉,到任後,他立即利用手中的彈劾權,參奏中官後輩以及阿附中官的官員,最後,包含匈奴中郎將燕瑗、青州刺史羊亮、遼東太守孫渲在內的五十多位官員,全數被定罪——或是正法,或是奪職,一時候,天下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