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毒士賈詡[第4頁/共6頁]
但是,曹操部下的一乾謀士當中,結局最好,官職最高的,毫無疑問,是賈詡。曹丕繼位以後,當即就封賈詡為太尉、壽鄉侯,其子孫在魏晉期間,也一向保持著比較高的身份職位,
皇甫嵩終究還是冇有服從,閻忠隻好本身跑路了……
世人齊聲報命。見董卓起成分開了大堂後,世人也開端起家往外走。郭汜從席上吃力的撐起家體來,跛著一條腿,一瘸一拐的向外走去。當他顛末身邊的時候,世人無不側身遁藏,就連李傕、牛輔也不例外,但是,郭汜對於如許的“禮遇”,卻隻是陰沉著神采的哼了一聲,頭也不回的出去了。
從這點便能夠看出,閻忠的確有才乾,但是卻稱不上一流的謀士,因為他貧乏精確判定天下局勢的才氣。當時的大漢,的確是風雨飄搖,搖搖欲墜,但卻遠冇到一推即倒的境地。即便是十多年後,荀彧尚且要勸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而這位閻忠,卻在當下就勸皇甫嵩起兵造反,這當中的差異,可謂不言而喻。
緊接著,閻忠又列舉了韓信的事例,而自比為蒯通。並且進一步指出:“夫木朽不雕,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雕畫朽敗之木,猶逆阪而走丸,必不成也。方今權宦群居,同惡如市,主上不自在,詔命出擺佈。如有至聰不查,機事不先,必嬰悔怨,亦無及矣。”
隻不過,抱著這份心機的,可不但是叛軍,另有董卓這頭惡狼。早在北宮玉造反之前,董卓就乘著閻忠外出探友的機遇,在半路上挾製了閻忠。
閻忠在惶亂當中,俄然想起了一小我來,頓時如同溺水之人,撈到了一根枯木普通。
第十五章毒士賈詡
固然閻忠對大漢冇有多少虔誠,固然他在勸說皇甫嵩的時候,錯判了天下的情勢。但是,起碼他對董卓的判定,並冇有出錯。
那就是,即便以皇甫嵩當時的功勞和聲望,想要造反的話,真的會一呼百應,天下景從嗎?
如許的答覆,無疑是高超的。固然賈詡支撐立曹丕為魏太子,根基上是出於公心,為了製止因奪嫡而形成魏國的動亂。但是,身為臣子,最輕易被君上猜忌的,恰好就是與皇子(王子、公子同理)來往過分密切。如果賈詡一開口就支撐曹丕,很輕易被曹操給想歪了,以為賈詡成了曹丕一黨。如許一來,賈詡說的話不但起不到任何感化,搞不好還會給本身引來殺身之禍。
“哈哈!”那位“德公先生”乾笑了幾聲,道:“文和,我又何曾猜想到本身會有明天?唉,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啊!我昔日自大智計,不甘心藏匿了本身的才乾,卻忘了‘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真正的謀臣,都是在關頭時候,一言以定大局,哪有像我如許,有一點一愚之得,便拿出來四周宣講的?現在終究自食其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