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權衡之術[第4頁/共5頁]

劉備沉默不語,眉頭舒展。劉禪年紀尚幼,法正的建議讓他難以決定。

“諾!”諸葛亮應了一聲,便上前扶著法正,走出了大殿。

劉備聽完,神采稍霽。法正的這番話,無疑是在奉告他,即便不立劉封為太子,也不代表就要將他棄之不消。

“陛下,自黃巾叛逆以來,天下狼籍不休,現在好不輕易纔有了喘氣之機。幽州、幷州烽火未熄,曹操身染沉痾,孫權痛失呂蒙、甘寧、蔣欽、孫皎等股肱之臣。我大漢固然新得了漢中、襄陽,但也需求時候來消化整合,益州、荊州的管理也刻不容緩。”法正頓了頓,持續說道。

“陛下,臣並非要您立即就立劉封為太子,隻是但願您不要因為立儲之事而對他過分苛責。”法正強忍著不適,緩緩說道。

法正見狀,曉得劉備心中顧慮,便轉頭看向諸葛亮,問道:“孔明,你感覺君主最首要的品格是甚麼?”

諸葛亮天然明白法正的企圖,他微微一笑,答道:“唯纔是舉,任人唯賢。廣開言路,謙虛納諫,方能知人善任,使國度長治久安。”

“甚麼身分?”劉封不解地問道。

“這和明天的事情有甚麼乾係?”劉封還是不明白。

“冇錯,陛下聖明!”法正的語氣中透著一絲讚成,“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但是,大鵬也需求藉助暴風才氣展翅高飛,豈能毫無籌辦就冒然行動?現在,天下三分,局勢錯綜龐大,如何操縱這段貴重的時候,將直接決定將來的走向。”

夜色如水,月光如銀,照亮了全部花圃。

“那你到底去不去?”

劉備對勁地笑了笑,悄悄拍了拍法正的肩膀,然後轉頭叮嚀諸葛亮:“孔明,你送一送孝直。”

“恩仇清楚,不結黨營私。”法正解釋道,“你曉得這意味著甚麼嗎?”

“我……”劉封一時語塞。

“不管如何說,我都是益州人。我擔負尚書令,本身就代表著益州權勢的強大。而現在,我們又占有了荊州的中間——襄陽,將來會有更多的荊州人士前來投奔。以是,荊州權勢的強大是必定的趨勢。如果我出了甚麼不測,誰能來製衡諸葛亮呢?”法正的語氣俄然變得嚴厲起來,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那你現在為甚麼又要奉告我這些?”劉封不解地問道。

“說得不錯!當年,高祖天子與項羽爭奪天下,論武功,論權勢,都不如項羽。但終究,高祖天子卻能克服項羽,一統天下。他曾說過,本身之以是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做到了‘三不如’。”法正點頭附和誌。

“你不消擔憂,我明天隻是想和你坦誠布公地談一談。”法正見劉封麵露警戒之色,便笑著解釋道。

“我曾經問你,為甚麼要如許做?你奉告我,你隻想做一根照亮暗中的火把,燃燒本身,照亮彆人。你說,你要做一根隻燃燒這個亂世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