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種吃法[第2頁/共4頁]
(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賢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4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繁華非吾願,帝鄉不成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儘,樂夫天命複奚疑!
歸去來兮,故鄉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難過而獨悲?悟過去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之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能夠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滿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7、《有無相生》
必修五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民之處置,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露。
(1)天時不如天時,天時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人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覺得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6)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故行之哉?”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先秦諸子選讀
4、《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才子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2)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還記得我們高中的時候背課文,語文教員還要掐表看時候,一首詩彷彿就是十秒內背完,琵琶行我記得彷彿也是幾十秒內背完,現在回想起來……慘象早已使我目不忍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