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審葉阡兒包公斷案,遇楊婆子俠客揮金[第1頁/共5頁]
到了百日服滿,他還是行俠作義,如何肯在家中。統統事體俱交與展忠看管,他便單身出門,到處遊山玩水,遇有不平之事,便與人分憂解難。有一日,遇一群避禍之人攜男抱女,哭哭啼啼,好不悲傷慘目。展爺便將鈔包銀兩分離世人,又問他們從那邊而來。世人同聲回道:“公子爺再休提起。我等俱是陳州良民,隻因龐太師之子安樂侯龐昱奉旨放賑,到陳州原是為救饑民。不想他倚仗太師之子,不但不放賑,他反將百姓中年青力壯之人挑去造蓋花圃,並且劫掠官方婦女,仙顏的作為姬妾,笨拙者充當退役。這些窮民本就不能活,這一苛虐豈不是活活要命麼?是以我等往他方避禍去,以延殘喘。”說罷,大哭去了。展爺聞聽,氣破豪傑之膽,暗說道:“我本無事,何妨往陳州擊走。”主張已定,直奔陳州通衢而來。
包公立即升堂,先帶鄭屠,問道:“你這該死的主子!本身殛斃性命,還要脫累彆人。你既不知女子之頭,如何你家後院埋著女子之屍?從實招來。講!”兩旁威喝:“快說!快說!”鄭屠覺得女子之屍,必是老爺派人到他鋪中搜出來的,一時驚得木塑類似,半晌,說道:“小人願招。隻因那天五鼓起來,剛要宰豬,聞聲有人扣門求救。小人趕緊開門放人。又聽得內裡有追逐之聲,口中說道:‘既然冇有,明早細細搜尋,約莫必是在那裡窩藏下了。’說著話,仍歸舊路歸去了。小人等人靜後,方纔點燈一看,倒是個年幼女子。問她因何夤夜逃出她說:‘名叫錦娘口因身遭誘騙,賣火食花。我是良家女子,不肯依從。厥後有蔣太守之子,倚仗豪勢,多許金帛,要買我為妾;我便冒充殷勤,遞酒獻媚,將太守之子灌得酣醉,得便脫逃出來。’小人見她仙顏,又是滿頭珠翠,不覺邪心頓起,誰知女子嚷叫不從。小人順手提刀,原是恐嚇她,不想刀纔到脖子上,頭就掉了。小人見她已死,隻得將內裡衣服剝下,將屍埋在後院。返來正拔頭上簪環,忽聽有人叫門,買豬頭。小人趕緊把燈吹滅了。厥後一想,我何不將人頭包了。叫他替我拋了呢?老是小人胡塗慌恐,不知不覺就將人頭用墊布包好,重新點上燈,開開門,將買豬頭的叫返來一一就是韓相公。可巧冇拿傢夥,是以將布包的人頭遞與他,他就走了。及至他走後,小人又悔怨起來,此事如何叫人擲的呢?需求鬨出事來。複又一想,他若替我擲了電就冇事;倘若鬨出事來,總給他個不該就是了。不想老爺明斷,竟把個屍首搜出來。不幸小人殺了回子人,統統的衣服等物動也冇動,就犯了事了。小人冤枉!”包公見他俱各招認,便叫他畫招。
且言差頭去未幾時,將葉阡兒帶到,還是捆著。大人立即升堂,帶上葉阡兒,劈麵鬆綁。包公問道:“你叫何名?為何無端殺人?講來!”葉阡兒回道:“小人名叫葉阡兒,家有老母。隻因窮磨難當,方纔作賊,不想頭一次就被人拿住,望求老爺饒命。”包公道:“你作賊已屬犯警,為何又去殺人呢?”葉阡兒道:“小人作賊是真,並未殺人。”包公將驚堂木一拍:“好個刁惡主子!束手問你,斷不肯招。擺佈,拉下去,打二十大板。”隻這二十下子,把個葉阡兒打了個橫進,不由焦急,道:“我葉阡兒如何這末時運不順,前次是那麼著,此次又這末著,真是冤枉!”包公聞聽話裡有話,便問道:“前次是如何著?快講!”葉阡兒自知講錯,便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