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抗旨斬賊[第2頁/共7頁]
誰能想道,抨擊的機遇如何說來就來了呢?
“這個小安子,是他自個兒作死啊。”聽完,慈禧粉飾著心中的慚愧說。
當安德海從通州上了承平船,路過河北,進入山東時,山東巡府丁寶楨已接到六王爺的密令:如遇安德海在沿途有犯警之事,即向上奏報。
安德海固然當上了總管,但必竟才二十六歲,經曆不敷飽滿。一衝動頭就昏了。他那裡聽得進慈禧臨行時知心的叮囑,反倒以為慈禧隻不這是謙善一下罷了。因而,他不但招搖,還大張旗鼓地招搖。出宮以後,安德海就忘勿以是了。他不但挑著龍鳳旗,還彆出機杼地製作了一麵“三足烏”的大旗。本來三足烏是傳說中的一隻大鳥,專門為王母娘娘叼食的。現在,小安子也是一隻三足烏,也為慈禧老太後叼食來了。
氣誰呢?她俄然想到了丁寶楨。這個丁寶楨,我的懿旨傳給他,他竟然前門接旨後門處斬,老孃的話她都敢不聽,這還得了,不整治整治他,看模樣他不會服老孃的氣。
巡府衙門西花廳內,丁寶楨已接到皇上廷寄,皇高低旨的同時,另有六王爺的密信。要丁寶楨對安德海當場正法,千萬不要將其押送進京。因為安德海出宮時帶著慈禧“同道堂”的懿旨,不但為皇上采辦龍衣,還安排他對沿途的物價作一考查,以便給同治皇上大婚造預算。如果將安德海押到都城措置,慈禧和他的一幫文武臣說他就是皇上欽差,也不是冇有來由。
“那是子虛烏有的事,誰會當個真?不太小安子這一死,倒也還了個太後一個明淨,此後誰也不會再說啥了。”
“這就是丁寶楨的瀆職。”
安德海一臉苦相:“丁大人,皇上有啥要緊的事,你孔殷火燎地將我差來?我但是奉了太後的命到江南采購龍衣的。”
亦訢說:“該當就在正法。”
“如何不會說啥了?誰能堵住那麼多群臣的烏雅嘴?”
安德海被殺的動靜傳到後宮,慈禧太後又氣又惱,卻又冇有話說。她曉得這是六王爺、慈安和小皇兒聯著夥兒辦她丟臉,氣得茶飯不思。寺人李蓮英肉痛地給她遞上清火的蜜汁銀耳湯,慈禧壓抑著心中的不快,免強喝了一口,就放在了桌上。
奉侍完了,慈禧坐了起來,想想內心還是不甘。哼哼。東邊的想整我,倒是自個兒找了個敗興,小安子不是假寺人,你們還能把老孃如何?但卻殺了我一個主子。我的主子我殺,也輪不到你呀?可她又冇有好體例。乃至撒潑的體例也用不上。你想,六王爺、慈安加上皇兒。三小我合股殺一個主子,並且又有祖製的大律高懸著,真是冇法兒啊。但鬥不過他們爺兒三,也不能嗯這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