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二節 風雨小火車之救孩殲敵[第1頁/共5頁]
鮑丫頭一見,率先跳入場內,雙手一抱拳:“諸位鄉親,我就是被綁架的孩子母親,略會三招兩式,明天我要為兒子討個公道,不然日後孩子跟前不好交代!既然小鬼子口口聲聲要單挑,我就出頭領教他們的高招!”
這一奇特的現象,引來很多人圍觀,看西洋鏡似的。人越積越多,最後裡三層外三層,市場門前人擠人,水泄不通。
老太太一個魚躍翻身站起,標緻極了,就像舞臺上的京戲演員,亁凈利落,又贏得一片掌聲。丫頭和尼娜趕緊過來給她撣去身後的泥土灰塵,她沖著大夥一抱拳:“小鬼子罪不容誅,老嫗我替天行道!”轉身要離去。
兩個強盜立即動手就搶:“你給我拿過來吧!”
妙手對壘,戰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小鬼子滿以為三刀定輸贏,盡管她手裡的旱煙管,其實是帶銅頭的雙截棍,並未脫手。
暴徒靈機一動,沖著老農:“喂!老頭,用你的筐子把小孩子裝上,跟我們走!”
這一鼓動,人流像潮流般湧來,把三人一輛車團團圍住。鮑母曉得,這是地下黨組織發動群眾,小鬼子插翅難飛了!
小鎮蠻熱鬧的,江南水鄉氛圍很濃,長條形石板路,兩旁盡是四裡八鄉的小攤小販,什麼蓮藕生果、時鮮蔬菜、河浜裡的小魚小蝦,農民自養自宰的豬肉,活雞活鴨明白鵝,應有盡有。
兩個暴徒眼睜睜地望著一群人蜂擁而去。繁忙了半天,搶得的小孩又被人劫走,水中撈月一場空,實在是為彆人作嫁衣。心想都是那個老頭搞的局,抓住他非大卸八塊不成。
又有人高呼:“鄉親們,這三人就是在小火車上屢屢作案,搶奪孩子的日本人,無惡不作,抓住他們開公審大會,繩之以法!”
隨即向剩下一個鬼子問道:“能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嗎?”
汽車正要啟動,俄然傳出一聲:“搶劫犯,罪該萬死,還想走!”一扁擔把大燈砸碎。厲聲喝道:“下車!”
這人恰是三人悔恨之極的挑擔子老頭,不,是老太婆!他把草帽摘了,假鬍子扯了,一身農民衣裳還在。半男半女,她到底是誰?
鮑母倒著急退三步避過,不予爭鋒。
然後轉過身對著那個搶她孩子的鬼子:“冤有頭債有主,就是你!”說著揮動手裡的九節鞭,先發製人,一招《金絲纏葫蘆》,向對方的頭顱攪去。
比來,火車上搶偷拐騙小孩的事時有發生,落空孩子的家長哭天喊地,尋死尋活的司空見慣。車廂的搭客不下幾十個,從來沒見到像明天這麼窩囊的奶奶,虎頭蛇尾,剛才還高呼拯救,現在卻若無其事地不聞不問,孫子不要了,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不可、不可!我到吳路販水蜜桃回川沙買的,做買賣要緊,跟你們去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