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永樂帝遣使尋建文 楊士奇梅園憶往昔[第1頁/共4頁]
朱棣遠去了,袁忠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太祖天子,老奴對不起你......碽妃娘娘臨終前拜托老奴,若四殿下與五殿下有難,請老奴相救。太祖天子要殺四殿下之時,老奴實在不忍碽妃娘娘活著的子嗣做了刀下亡魂,以是老奴勸陛下放歸了當日的燕王。厥後允炆削藩,四殿下起兵,老奴的確幫著左都督傳朝廷奧妙之事與四殿下。可老奴不如此做,一旦四殿下兵敗,他是斷斷冇有活命的事理的。若四殿下被斬,五殿下放逐,雅若在泉下如何瞑目?老奴不想讓四殿下死於非命,也不想讓皇太孫存亡未卜。他們可都是太祖天子的子孫啊。如果旁人來奪太孫的皇位,老奴是斷斷不準的,可四殿下是太祖與雅若的兒子,他應當登上皇位的。”
楊士奇回到房中,梅英邊為士奇脫下大氅邊說道:“這雪後初晴,最是酷寒,老爺快到暖爐邊暖暖手。”士奇走到暖爐邊,一邊暖動手一邊對梅英叮嚀:“梅英,臘月十二是如願生辰,你好生籌辦著。”梅英遞過一杯熱茶,“過了生辰,如願蜜斯便十四歲了。”士奇喝了口茶,“是啊,逝者如此,轉眼間,如願都十四歲了。對了,今冬甚寒,如願身子弱,你幫我做一件紅色的大氅,生辰那天我送與她禦寒。”梅英問道:“如願蜜斯喜好梅花,常日裡她喜好穿粉色衣衫。老爺看那園中的梅花也是粉色居多,何不做件粉色的送與她?”楊士奇思考了一會說道:“如願既溫婉又調皮,穿粉色甚是相配。可紅梅傲雪,既是抵風禦雪的大氅,又是生辰所穿,就做一件紅色的,在那紅色的大氅之上,繡上粉色的梅花便好。”梅英笑笑回聲退去了。
轉眼間便到了臘月,是以時京師還在南京,氣候較溫潤些,遂梅花已經綻放。楊士奇自小愛好梅花,便在本身的府中植了一處梅園,那梅園中紅梅花、白梅花、宮粉梅,交叉而生。這日雪後初晴,西楊府的梅園中,紅色、紅色、粉色的梅花競相怒放,楊士奇與羅玉梅便來到了梅園中賞梅,二人邊賞識梅花邊暢談著舊事。玉梅看著滿園的梅花,不由說道:“‘飛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處踏瓊瑤。不嫌寒氣侵入骨,貪看梅花過野橋。’士奇,這是你十四歲時所作的詩。”士奇笑了笑,“你還記得?”“當然記得。那年寒冬雪後,你去拜訪你父親的老友劉伯川。那劉伯川便令你作詩一首,以述其誌。你便做了這首《劉伯川席上作》,當日劉伯川便讚此詩不是寒士本質,斷言你今後必成大器。現在看來,真是被他言中了。現在你貴為首輔,我們隻是一介窮戶,你卻把我們一家接入府中居住,我們都接受不起了。”“這是說的那裡話?羅家對我有大恩,我做的這點事情不算甚麼。你我自小一同長大,誰能比得上我們一同長大的情分?怎的現在這般見外了呢?”玉梅笑了笑靠近一枝梅花嗅了嗅,“‘不要人誇色彩好,隻留清氣滿乾坤。’你這梅園實在標緻。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倆便在梅園間玩耍。”士奇深吸了一口氣,那婢女沁心入脾,“是啊,當時候我們便伴著婢女在梅園中捉迷藏,非論你躲到哪棵梅樹以後,我都能找到你。幼年之時無憂無慮,那纔是最美的光陰。”玉梅邊回想邊說著:“轉眼間你我皆結婚生子。逝者如此,可這婢女還是。”“的確,‘此花不與群花比。’你我自小愛梅,縱光陰荏苒,卻婢女還是。我記得如願也喜梅花,他日也帶她來賞梅。這孩子聰慧好學,整日在我書房中讀書,隻可惜是個女孩子,不然可為國之棟梁啊。”“記得如願小時候,老是粘在你身上,追著你給她講史聽,現在,她還似小時候一樣,最愛聽你講史論詩。”士奇點點頭,“是啊,如此好學的孩子當真好,待如願再年紀長些,我定為她找一個好夫婿,我記得如願生在臘月,是不是快到她的生辰了?”“臘月十二。”士奇點著頭,“我讓梅英好生籌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