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朱元璋念妾憐庶子 張若蘭機智救婢女[第1頁/共4頁]
朱棣、朱橚一每天生長著,到了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了本身的兒子們為藩王,宗子朱標已是太子,次子朱樉受封秦王,三子朱棡受封晉王,四子朱棣受封燕王、五子朱橚受封周王……待到洪武十三年,二十一歲的朱棣就藩北平,奶孃馮月珍隨朱棣來到北平,隨即她把碽妃漢妝的畫像交予朱棣,而把碽妃蒙裝的畫像交予朱橚。以後朱元璋兩次命朱棣率師北征,朱棣招降了蒙古太尉乃兒不花,活捉了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可謂軍功赫赫,威震朝野。
新人洞房當中,已是亂作一團,郡王妃韋鳳娘穿戴大紅通袖袍,頭戴七翟冠,本是沉浸在新婚高興當中,誰知本身敬愛的琉璃花瓶被府中丫頭打碎了,清秀的麵龐上已暴露嗔怒之態。隻聽韋鳳孃的陪嫁婢女秀萍大聲斥責著:“你這蹄子怎的這般不謹慎,這但是郡王妃的陪嫁之物,大喜之日竟這般倒黴。”一小丫環跪在地上抽泣著:“郡王、郡王妃恕罪。”秀萍回身對高陽郡王朱高煦說道:“郡王,這新婚之夜打碎物件可不吉利,何況是這麼貴重的琉璃花瓶,的確倒黴至極,今後如果郡王與郡王妃日子過得不順利可如何是好?”朱高煦聽了此話,大喊一聲:“拉吹去亂棍打死。”幾名府中下人聽了朱高煦的叮嚀,拉著那小丫環便要走,那小丫環抽泣著掙紮,口中還大喊著:“郡王饒命,郡王饒命。”
徐令儀正氣得不知說甚麼好,隻聽一女子說道:“‘琉璃’與‘流浪’同音,這端合巹酒的丫頭打碎了‘琉璃’,恰是突破‘流浪’之意,預示高煦與鳳娘百年好合,永不分離。”這說話的女子是燕王世子妃張若蘭,這張若蘭是朱棣的嫡宗子朱高熾的嫡妻,洪武二十八年,燕王嫡宗子朱高熾受封燕王世子,這張若蘭天然被封為燕王世子妃了,隻見這位世子妃,大抵十八九歲模樣,身著大衫霞帔,頭戴七翟冠。遠山眉黛長,含情丹鳳眼,口若塗丹砂,肌如傅春雪,未笑卻含顰,纖步柔似水。韋鳳娘看著張若蘭,帶著幾分肝火說道:“哪有這類說法?嫂子是要包庇這蹄子不成?”“鳳娘曲解了,我何故要包庇一個丫頭?高煦與鳳娘臨時饒過這丫頭一命,一來,大婚之日若真正法了這丫頭頗不吉利,二來也怕壞了鳳娘賢能淑德的好名聲。”張若蘭說完忙回身叮嚀本身的貼身婢女:“國香,去我房裡把天子陛下禦賜的玉快意取來。”國香回聲拜彆,不一會國香拿著玉快意前來,張若蘭走到韋鳳娘身前,邊遞上玉快意邊說道:“這是嫂子受封燕王世子妃時,皇爺爺賜的,本日就將它贈與鳳娘,祝你伉儷二人捨去流浪之苦,今後事事快意。”韋鳳娘肝火未消,坐在床頭並不接過那玉快意。這時,朱棣邊邁進房門邊說道:“鳳娘,你嫂子的一番情意,還不快收下。哪有因為一琉璃花瓶就要了人家性命的事理?”韋鳳娘聽朱棣如此說隻好接過玉快意,道了謝。張若蘭順勢說道:“父王,鳳娘看著這端合衾酒的丫頭定是礙眼,不如讓若蘭先將她帶走,歸去若蘭替鳳娘獎懲她。”朱棣點點頭,“也好。時候不早了,明日高煦與鳳娘還要參拜王府眾長輩,都散了吧。”說完,朱棣與令儀回身回房了,那小丫環自是跟從張若蘭一同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