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釜底抽薪計無遺 (二)[第2頁/共3頁]
宋太祖趙匡胤估計就是依葫蘆畫瓢來學習後周太祖郭威的做法策動陳橋驛“黃袍加身”兵變的,因為這兩人的行動幾近如出一轍,能夠說是汗青重現之舉。
“先生大才,某危在朝夕,還望瑾瑜你看在我們兩人的竭誠友情的份上,給繼潼指導一番吧!”
“恰是如此。”李繼潼老誠懇實的答覆道。
三國演義中誠懇人劉琦在事關本身存亡安危之時還曉得利用上屋抽梯之計向諸葛亮問策,何況是一向以來另有著爭奪太子之位野心的李繼潼?
一看李繼潼如此入戲,周文博也不肯意遲誤時候,他曉得李繼潼能夠說是不學無術,也分歧他打甚麼機鋒,而是用大口語說了起來:“守王此來,但是為了魏王之事?”
“如果此次入蜀之戰一帆風順,雄師順利班師歸朝,守王殿下你便能夠說是一敗塗地,再無一絲一毫翻身的能夠性了!”周文博的話在這裡卻俄然轉了一個彎:“但是……”
聽完周文博這一段誅心之言,李繼潼也是被驚的倒吸一口冷氣,半晌說不出話來。
汗青上留下了“黃袍加身”的典故的是北宋王朝初創者趙匡胤,但是他絕對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
“魏王身為現在大唐皇後之子,可謂是嫡宗子,天命法統皆在魏王一邊,恰好又禮賢下士,仁義愛民,若非是陛下建國不過三載,且魏王尚且無後,想必魏王早已是我大唐太子,守王殿下覺得如何?”
隱帝不聽太後讓人下詔與郭威和好的奉勸,領兵出征,成果被亂兵殺死,出運營計的部下也他殺了。郭威不費甚麼力就進了開封。郭威並冇有當即稱帝,而是讓李太後先主持大事,以安民氣。他又嚴禁兵士打劫騷擾都城,規複了都城的治安次序。郭威派人驅逐劉崇的兒子來繼位,以此穩定宗室。
周文博說這番話的時候也是決計抬高了聲音,出得他的口,入到李繼潼之耳,再無第三人能夠聽到。
後漢建國天子劉知遠之子劉承祐在父切身故後繼位,史稱後漢隱帝,郭威作為劉知遠的托孤大臣,被進封為樞密使。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接踵擁兵造反。朝廷多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
這些話都是些人儘皆知的東西,李繼潼固然有些不耐煩和煩躁,但還是一言不敢發,隻能用等候和乞助的眼神看向周文博,但願他從速進入正題。
後漢隱帝與其寵臣對郭威等有功大將非常疑忌。因而隱帝與親信李業暗害,詔令馬軍批示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批示使王殷,以企一舉肅除前朝舊將權勢。不料李弘義反以聖旨密示於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垂危。郭威見事情告急,即采取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聖旨,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因而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