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清高[第2頁/共4頁]
郭紹放下羊毫,伸手接過來,細心瞧了一番內裡冇有標點的內容,沉吟道:“歸義兵?”
奏章裡的內容太少,中原這些年得空西顧,對悠遠西邊的詳細情勢體味甚少。諸臣議事,大多是一番猜想。
郭紹聽到這裡,便不再提起魏仁浦的方略。
紅鶯卻笑吟吟地用目光從他臉上掃過,內心想著三字“不懂事”,但正因如此,這士子才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歡客成心機很多。
……東京邊梁日漸繁華,已有亂世之象。但朝廷並未放棄戰役的國策。
紅鶯臉上的神采一轉,笑道:“老友。”
俄然一個聲音道:“娘子與楊業是甚麼乾係?”
朝廷的態度,曹元忠不但能名義上管河西,還能名正言順地用中原王朝的身份與西域諸部來往。
樞密院副使魏仁浦上呈方略,加派細作混進遼國上京、幽州,摸清遼海內政,等其海內兵變之時,趁機突襲幽州。
攻南唐之戰時,盧多遜冒死到江寧勸降,但功績對於南唐戰役感化不大,加上他資質太淺,回朝後還是冇獲得重用。
同為樞密院大臣的王樸對此策也不太同意。以為魏仁浦的方略和本年初北伐的戰略冇有甚麼辨彆,年初北伐是締造機會俄然北伐,魏仁浦之策是等候無益機會……但本質還是是突襲、速戰持久。
郭紹決定派一個使團和歸義兵使者去河西,帶上朝廷的聖旨,前去摸清環境。
郭紹冇有迴應,內心不太附和,遂召王樸、李穀等大臣問策。(大臣的官位郭紹說了算,但一項若無大臣們的支撐強行實施,詳細履行起來會費事,君相權力是以有奧妙的均衡。)
俞良聽罷情感龐大道:“不管如何,娘子對鄙人有恩。”
曾經經曆過極度自傲膨_脹的郭紹,此時情感非常龐大。現在的國度並冇有設想中那麼大。
之前阿誰彆例已經證明失利了,還要重新來一遍,王樸和宰相們都不太同意。之前北伐固然軍隊冇有蒙受重創,但耗損軍費、民力龐大,並且冇獲得甚麼好處。
俞良“唉”地歎一聲,忿忿道:“我討厭宦海!卻恰好隻要這條路才能夠功成名就!”
眾臣紛繁群情,立即對南漢策動戰役。諸將也紛繁請纓,要求帶一支兵馬疇昔滅了南漢國……武將們非常主動,他們看出來南漢國比較弱、內部也很暗淡,這是顯而易見立軍功的機遇。
……東京客省使與吳越國來往密切,但願吳越國能納土歸降;江南士林德高望重的韓熙載也在試圖勸說錢家。但停頓不大,吳越國態度恭敬、每年進貢,但是海內仍舊保持著大量的武力。大週一方麵找不到來由對吳越國動兵,一方麵也感覺勞民傷財……吳越國並不是很好打,當初南唐國與它戰役了幾十年都冇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