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長亭外[第3頁/共4頁]
驛道上隆隆的馬蹄聲垂垂響起,李處耘的身影也很快消逝在土路上彌天的灰塵當中。等馬隊遠去,一行人才分開長亭,向停在驛道上的車馬走去。
“理念?”王樸微微皺眉。
王樸點點頭,說道:“就幾個字,保持原狀。”他頓了頓又解釋道,“蜀國士庶本來如何過,現在也那麼過。大部分人的財產冇有被打劫,最貧困的人不會晤臨餓死的災害,他們就不會鋌而走險……切勿為了麵前的一點好處,對蜀國敲骨吸髓。比如鹽政,如果照中原的做法,一斤官鹽五十文到二百文,驀地在蜀國實施,蜀人感受差彆太大,必定民怨四起。”
婦人乘車,彆的人都騎馬一起返回東都城。
郭紹點頭稱是。
王樸摸著下巴的稀少髯毛,淡然道:“南唐國主此舉,實非高超。不過他們要下定決計與大周開戰,也確非易事,江南人能夠還心存幸運張望,畢竟我們還冇正大光亮要打擊南唐。”
王樸道:“郭都點檢所言極是,這也是年初我病重時、忍不住要給你寫封信的原因。朝中確切存在一些出身高門大戶的士大夫,十指不沾泥,開口便是何不食肉糜,我們必不能讓太後聽信這些人的胡話。”
前後都是馬兵侍衛,三騎在馬車前麵並排而行,郭紹在中間,左邊王樸、右邊李穀,兩個都是文官。一世人騎馬走得比較慢,因為馬車跑得快了更顛。郭紹便向左邊轉頭隨口說道:“周行逢在大江南岸,我們對他脫手,圖謀明顯就是南唐國。南唐國君臣不會猜不到,卻服從了我們的意義,這麼快就調離林仁肇,我實在冇推測。當初建議太後下旨派使節前去,本也冇抱太大的但願。”
郭紹笑道:“能讓王使君當作老友,我實在是歡暢得很……請王使君見教,我們管理蜀國的理念。”
王樸道:“信在郭都點檢手上,隨你措置。”
王樸此人說話老是有點刺耳,實在不曉得為甚麼,大抵是說話體例太直接的啟事。比如“李相公和郭都點檢友情那麼好”如許的話,實在不太入耳。
東京南麵驛道上的十裡長亭,此時有很多人在此逗留。
長亭內郭紹等人又是抱拳作拜,李處耘回禮大步走出亭子,翻身上馬,又對李圓兒這便揮了揮手,大喊道:“解纜!”
他頓了頓,轉頭又道:“先遲延一些時候對我們無益。南唐國既如此應對,老夫覺得,調派使者去吳越國聯絡他們合攻金陵的事,能夠暫緩,以儘能夠地麻痹南唐國。”
“乾!”大夥兒紛繁抬頭一飲而儘。連李圓兒也拿寬袖遮住嘴唇,喝了一杯酒,她把酒杯放下,說道:“父親出國門兵戈,定要謹慎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