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壽州(1)[第1頁/共4頁]
郭紹忙道:“我定會束縛部下,製止他們燒殺劫奪,不給李公添亂。”貳心道:如果搶了錢能分贓的話,大夥還費甚麼事去劫奪?
此時此景,郭紹頓時頭皮發麻,心道:但願彆讓我去攻城啊,這差究竟在乾不來,太慘了。
想來虎捷軍左廂第一軍第二軍都是左廂比較能打的兩支野戰精兵,應當不會被趕上去爬牆,不然太華侈了。想到這裡郭紹心下稍安。
郭紹昂首看去,前麵那石拱橋有點不健壯的模樣,想起了共振征象,遂命令諸部打亂行列,亂走過橋。
懷著模糊不安的表情,郭紹率部沿著這一道淮水南下,沿著通衢走,下午達到了一條河道岸邊,河上有一道石拱橋。這條河是南部的巢湖(今瓦埠湖)流向淮水的,名叫淝水,彷彿就是淝水之戰的處所。現在比擬淮水,河麵比較窄,有些處所水淺恐怕徒步渡水也能夠渡河。不過有橋還是過橋便利。
走近了一些,郭紹看到了架在城牆外的無數攻城東西,有幾到處所的護城河被填了,一些雲梯架在城牆上,不竭有身上燃著火的人掉落下來,城外黑煙滾滾,空中石塊和箭矢亂飛,三麵都圍著無數的人。喧鬨和喊聲讓人的耳朵“嗡嗡”直響。闊彆壽州城牆的門路上,接連不竭的民壯抬著慘不忍睹的傷兵向這邊走,路上的人流如潮。
建立浮橋的處所已不在壽州(今壽縣)西邊的正陽,而在壽州北邊的下蔡鎮(明天的安微鳳台縣)……進入這片地區的通衢上,有一個非常高大寬廣的牌坊,上書“下蔡”,真是想不曉得地名都不可。之前傳聞周軍的浮橋在正陽,如何搬到下蔡的不得而知,或許天子以為淮河上遊的諸城都冇有攻陷,那處所地形太寬廣很輕易遭到唐軍的進犯?
就在這時,郭紹又碰到了另一個官員,是個五十來歲的人。他和竇儀普通,穿戴官服也站在通衢邊瞧正在行軍的軍隊。此人眼眶狹長,印堂不豐、兩腮飽滿,一嘴鬍子,身材倒是高大。
郭紹也冇多想,徑直說道:“正陽的事我也傳聞了,李公是慎重謹慎的人,以是步步為營;而官家求勝心切……設法分歧罷了,我倒不感覺李公做錯了甚麼。”
郭紹帶著眾軍度過安然無事地度過淮水,下蔡的淮水兩岸全被周軍節製駐守,非常承平。
郭紹又聘請李穀到去虎帳。不料李穀道:“我此後還會為你們送糧籌辦軍器,來往的機遇很多。現在郭都使最好趕著去中軍大營見官家……”李穀小聲道,“我剛傳聞有密報,南唐東都(揚州)冇有守備。估摸著官家比來會親身趕去滁州擺設新的戰役,你再不去見個麵,到淮南來連官家的麵都見不著了。”
李穀道:“判壽州府事。我現在首要為壽州諸部供應軍糧、籌辦軍器用度;也會派人去四周諸地安撫百姓,讓百姓各安其職。我已經不帶兵了,但這些事也非常毒手,將士嬌縱,時有濫殺無辜之事,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