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勢力[第2頁/共3頁]
到本年六月,墨姝就十三歲了。
客歲五六月的蝗災墨姝立了大功,原覺得能夠藉此讓家人回中州陵北去的,冇想到厥後因為有人從中作梗,在最後關頭勸諫禁止了劉楷,固然劉楷並冇有感覺讓墨氏嫡支回到陵北是放虎歸山,但是以往的猜忌畢竟還留有一點,以為多給些時候讓墨誌海穩固權勢也好,因而改了主張,冇讓墨家嫡支回籍。
現在傳聞能重回族譜,也是莫大的安撫。
而因為開鑿運河和籌辦西征都需求用錢,朝廷撥下去的救災糧款很少,在這麼一個環境下,各級處所官還貪墨這些救災的糧款,送達災區的錢和糧十不存一,稅收也冇有減輕,百姓怨聲載道。
但劉楷卻充耳不聞。
固然墨姝當初隻是純真地從經商掙錢,堆集本錢的目標解纜,但是聰明並且出身世家的管事,卻已經考慮到了更長遠的方麵。
在疇昔的大半年裡,並冇有甚麼很特彆的事情產生,隻是大梁的鼎祚是每況愈下。
並且就是已經往白石城這邊遷徙了,還時不時遭到西北胡人的擾亂。
陽春三月,恰是桃李盛開,風景恰好的時節。
運河邊接二連三產生天災,而很多處所固然蝗災不嚴峻,但是因為此前產生水災糧食減產,日子也不好過。
墨姝摸了一下胸口鼓起的有些漲疼的小包,隻覺人生如夢。如果連宿世夢裡的影象一起算的話,她應當是第三次經曆如許的人生階段了吧?但感受如何還是很不適應呢?
偶然五胡的馬隊乃至視這些大梁的馬場為無物,不但在這些馬場劫掠一番,隨後直犯白石城。
墨家在各地經商的人,在靖安十五年的水災蝗災中,都以販子的名義捐贈了很多財帛糧食給本地賑災,大多都獲得了嘉獎,也在本地百姓當中獲得了仁善的名聲。
伍子珩也受士農工商貴賤品級的影響,固然曉得在各地的販子能夠闡揚必然的感化,但冇有想到這感化這麼大。伍家也開端效仿,讓人到各地去經商。
在這浩繁的馬場當中,也隻要晉國公府的冇有遭到甚麼喪失,並且還能在西北胡兵犯邊時,對四周的幾個馬場迴護一二。
隻是因為西北的官員和將士大多報喜不報憂,看到胡人隻是不時劫掠一番,也冇有大肆進犯,並且想著之前梁帝劉楷兩次西征得勝,不想在這時去觸黴頭,是以劉楷隻是記著了這件事,想著等攢夠了錢,征兵運糧再次西征,到時候再一雪前恥,臨時並冇有再次起用伍子珩的意義。
這大半年墨姝並冇有如何出門,跟著天下較著的不承平,她滿身心投入到了戰亂之前的籌辦當中。
當然,也有能夠是因為劉楷冇把墨姝這蝗災的功績看很多重,或者是心機不在這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