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受封[第2頁/共3頁]
至於柴永清,那是天生親王級彆的,因為年紀太小,冇有封。
江南風景,並冇有因為戰役而減弱多少,繁華,讓這裡的世家少了骨氣,為了確保家屬暢旺,世家們早早地就投降了,迎來的大周王師。
大運河,從楚州顛末揚州、姑蘇,到杭州,秦淮兩岸,向來都是富庶繁華之地。
趙匡胤非常耐煩地等柴宗訓過完搶先生的癮,才勸柴宗訓回宮措置朝政。他感受本身就彷彿在帶最不聽話的小兒子。柴宗訓,年紀小,並冇有多少惡習,也算勤奮務實。和在肅州的冀王是冇得比,但是這恰是趙匡胤想要的皇上。
以是他和顏悅色地勸:“現在天下大定,恰是修生養息的時候,戰車還是要往北調的。高繼衝之以是不要戰車,是因為江南用不上它。渤海也用不上,渤海的戰車都給了肅州。北方開春,冀王就要西征,度過大漠。”
柴宗訓不擔憂北方,一個是本身大哥,一個是本身姨父。如果反,當初他這個皇位都坐不上。
任命魏仁浦為右丞相,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召回京任職。**私留玉璽,免統統舊職,留征西軍任用。李穀範質不能節製京都,導致京都大亂,儲存學士之位,彆的實職儘免,留征西軍任用。
趙匡胤點頭:“皇上賢明。隻是還是要派使臣出使渤海與肅州,就算是不入朝,朝貢也還是送過來的,朝廷定都南京,他們要認。渤海王還好。冀王那裡,也需求有一個說法。江南初定,但是我們也老友南召南漢需求一些手尾要做。林仁肇現在還在瓊州,老是要派兵光複或者招安。”
柴宗訓感覺這個身材高大的傢夥人還是不錯的,並冇有傳說中的謀反之意,也算是個忠臣。
李燕兒怪笑道:“你是皇後命喔,甚麼時候得了皇後纔有鳳形玉佩?”
趙匡胤和柴宗訓說話的聲音並不小,一起來勸天子回宮的老臣人也多多極少聽到了。
冇了**等人的管束,這冇幾個月,趙匡胤和趙普兩個傢夥就每天在他耳朵邊唸叨,要簡樸,要多讀軍政的書,那些詩詞歌賦,看看就好。
還冇等趙匡胤說甚麼,就在中間的剛停下的肩輿內裡一聲大喝:“皇上,這天下皇統,豈能如此忽視?”
李重進喊了一句,卻神采煞白,差點一口氣冇過來。
李重進卻陰沉著臉,放下了棍子。車裡傳來冷哼聲:“我這個模樣,冇幾天活頭了。有勞太師纔是。”
中間幾個大臣也同時道:“請皇上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