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65章 ,激烈討論[第2頁/共4頁]
鄭國義見狀一怔,不由心想:“薛章致啊,薛章致,你的心未免也太急了,為了這三十萬兵士,竟然連京畿都尉一職也作放棄,莫非你就不怕得不償失嗎?你可曾想過,睿王手中的這些兵士跟了睿王將近十餘年,哪怕現在睿王死了,可餘威猶盛,又怎會是你一時半會所能兼併的!”言念及此,當即決定互助一把,務需求讓諸葛征信讓出京畿都尉一職,旋即拱手啟口道:“回皇上,依微臣之見,諸葛都尉尚算合適之人,隻是都尉一向保護京畿重地,從未有過任何上疆場的實戰經曆,如果諸葛都尉能在上位之際處理西涼邊陲之禍,一來能立下威望,讓梁國不敢冒昧,二來也能立下軍心,讓三十萬兵士以為諸葛都尉乃是眾望所歸!”
薛章致忙詰問道:“哦……不知鄭大人所言大大的不當究竟是何不當,本侯願聞其詳!”話音一落,不由心想:“本侯早就應當將這兵部尚書支出囊中,現在就不會被這名不經傳的鄭國義到處針對。”一想到這,內心不由記恨起已死的前兵部尚書秦文瀚,若不是他冥頑不靈,這兵部尚書又何至於落到鄭國義的手中。這鄭國義又是陳腐之人,不管他們做了多少拉攏之事,這鄭國義還是不動心,實在是根難啃得骨頭。
鄭國義實在並不是薛章致心中所想的那種陳腐之人,他能從十萬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以一甲進士之資入宦途,卻因朝中無人,被外放興慶府,從八品知縣做起,一步步晉升為兩廣總督,固然終究是因為淩玨的賞識才晉升為兵部尚書,可這統統皆說瞭然他精通為官之道,卻又不趨炎附勢,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也是淩玨心中剛正不阿,為人樸重的好部屬。
淩玨聞言一凜,深思:“自朕親政以來,便暗中培植權勢,更是設立羽林軍,暗中替朕調查朝中文武百官的秘聞。三個月前才從羽林軍手中拿到關於諸葛征信的陳述,諸葛征信為人謹慎,從不迷戀美色與財帛,隻是侍母至孝,五年前還是京畿副使之時,因為其母之病受恩於薛章致。固然二人自而後再無聯絡,可如果薛章致藉此逼迫已身為京畿都尉的諸葛征信替他賣力,隻怕他也隻能服從。因而朕一向想革掉諸葛征信,將傅廣鋒調任京畿都尉,隻是苦無藉口,便一向未曾動手。現在他率先提出調職,本該立馬準奏,隻是他調任的倒是批示三十萬兵士的統帥,真是苦煞朕也!”言念及此,沉吟半晌,方道:“此事事關嚴峻,容朕再想想!”說著,伸手按住太陽穴,作出非常憂?的模樣。
淩玨聞言心想:“我大燕自丞相之下設有六部尚書,此中當屬兵部,戶部,吏部,刑部最為首要,兵部掌管天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戶部掌管天下國土、地步、戶籍、賦稅、俸餉及統統財務事件,吏部掌管文官調劑任命,至於刑部則掌管天下科罰政令及考覈刑名。除卻兵部尚書鄭國義不是你薛章致的親信以外,其他三部尚書戶部陸謙之、吏部李閔書、刑部錢克揚,便是連那大理寺卿簡博涵都是你薛章致的人。隻怕你們為了睿王這三十萬兵士早就已定下戰略。”一想到這,不由凜然心驚,沉吟半晌,方收斂心神,豎起雙耳聆聽陸謙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