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宋閥 - 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議

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議[第1頁/共4頁]

金國使臣明顯是有備而來,說對,我承認你們的小老虎剽悍。但貴國也不但願我們在河東大乾一場吧?說句實在話,兩河的行政軍事機構,是蕩然無存的,好些州縣是百裡無火食,徐衛他能呆多久?

乃至有個彆大臣提出,軍中虛報功績以邀賞的成規由來已久,幾近是公開的奧妙。徐衛虎捷鄉軍成軍不到兩年,戔戔萬餘兵力與數倍於本身的李金聯軍展開野戰,竟然能打個平局,還迫使仇敵後撤?這未免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吧?應當讓陝西方麵好好查一查纔是。

徐衛猜得冇錯,李綱接到他的上報後,深覺得然。但是這時,朝廷號令撤兵的公文已經到了京兆,李綱不便回絕,是以下了這道莫摸棱兩可的號令。同時又向朝廷上奏,陳述徐衛的定見,要求將一府三州之地歸入陝西統領範圍,派任官員司儀行政。同時建議,這塊地區在軍事上能夠伶仃劃作一起,任命帥臣領兵扼守。

到了仲春開春,趙桓以尚書右丞黃潛善為計議使,與金國使臣展開和談。女真人這返來,目標隻要一個,休兵罷戰,要求南朝把紫金虎的軍隊撤回陝西去。火線將士們打了敗仗,黃潛善這位構和代表說話也就硬氣了,你說我撤我就撤?河東是先人遺留的基業,徐衛在大宋國土上有甚麼不對?

黃潛善反唇相譏,你們二太子的東路軍被人徐太尉打得片甲不留,傳聞斡離不逃進真定城的時候,身邊隻要幾十騎?

狂喜之下,他撰寫奏本,以銀牌快馬加急送往東京。趙桓一接到陝西奏報,接連問了三次,果有此事乎?當獲得必定答覆以後,聖心大悅,奮然有效兵之意。一個徐衛率萬把馬步,就能出潼關一起把李金聯軍攆歸去。朕若起西軍精銳出陝西,不說兩河,起碼河東唾手可複!

可李綱的奏本前腳剛送進東京,金國使臣後腳就進了城門,這事就被擱置下來。澤州間隔陝西有段間隔,何況百姓大多逃散,徐家兄弟不成能在此一向等下去。補給就是一個大題目。李綱以河中府交界同州,便命同州知州徐勝退守河中府,又命徐衛退守解州,便利彌補糧草物質。

此次出使大宋的金使,是疇前遼國的舊臣,對南朝環境非常熟諳。他適時地作出讓步,提出了一個計劃,我們不叫“規定疆界”,但總得把節製地區分一分,這纔好罷兵寢兵嘛。這實際上就是“軍事分邊界”,也就是避開到底是誰的國土這個題目,隻說軍隊的實際權勢範圍。

金使一聽,有這類功德?徐衛雖說一度打到太原門口,但現在已經退歸去了,你這還是以黃河為界嘛。徐紹卻道,彆急,現在河東南部的一些府州縣,是兩河義兵占有的,這也要作數。金使死力反對,他指出“義兵”是自發構造起來的,並不是大宋朝廷官方的行動,不能作為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