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靖康和議[第3頁/共4頁]
金使一聽,有這類功德?徐衛雖說一度打到太原門口,但現在已經退歸去了,你這還是以黃河為界嘛。徐紹卻道,彆急,現在河東南部的一些府州縣,是兩河義兵占有的,這也要作數。金使死力反對,他指出“義兵”是自發構造起來的,並不是大宋朝廷官方的行動,不能作為根據。
如許一來,河東的平陽府、昭德府、威勝軍、澤州、絳州等地,眼下都有義兵活動,都應劃在大宋一邊。構和對峙好久,一向拖到仲春中旬,金國方麵才鬆口。說成,就這麼辦,但有兩個前提。第一,威勝軍的義兵必須撤了,此地間隔太原太近了。第二,韓昉你們得放了讓我帶歸去。這兩個前提,缺一樣都不消談了。
此次出使大宋的金使,是疇前遼國的舊臣,對南朝環境非常熟諳。他適時地作出讓步,提出了一個計劃,我們不叫“規定疆界”,但總得把節製地區分一分,這纔好罷兵寢兵嘛。這實際上就是“軍事分邊界”,也就是避開到底是誰的國土這個題目,隻說軍隊的實際權勢範圍。
徐紹想了半天,韓昉是誰?哦,是了,當初金國的使臣,為了矇蔽大宋君臣,袒護金軍即將大肆南侵的企圖而出使南朝。厥後被徐衛給奧妙抓捕,一向囚禁到現在。傳聞此人是遼國壬辰科狀元,投降後深受金主信賴,特彆被二太子斡離不引為座上賓,成為斡離不的“謀主”。處斬郭藥師時,有大臣想起了他,深恨此人表麵忠誠,實則包藏禍心,欲殺之,趙桓不允。
乃至有個彆大臣提出,軍中虛報功績以邀賞的成規由來已久,幾近是公開的奧妙。徐衛虎捷鄉軍成軍不到兩年,戔戔萬餘兵力與數倍於本身的李金聯軍展開野戰,竟然能打個平局,還迫使仇敵後撤?這未免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吧?應當讓陝西方麵好好查一查纔是。
到了仲春開春,趙桓以尚書右丞黃潛善為計議使,與金國使臣展開和談。女真人這返來,目標隻要一個,休兵罷戰,要求南朝把紫金虎的軍隊撤回陝西去。火線將士們打了敗仗,黃潛善這位構和代表說話也就硬氣了,你說我撤我就撤?河東是先人遺留的基業,徐衛在大宋國土上有甚麼不對?
趙桓一時無策,隻得先降下聖旨,嘉獎徐衛和虎捷鄉軍的忠勇,所部官兵犒賞汲引等事件,命陝西宣撫使司從優辦理。
就在徐四徐九兩兄弟進兵汾州遼州。對太原構成夾攻之勢之際,他們在河東的連續串軍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