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宋閥 - 第兩百零三章 徐衛前途

第兩百零三章 徐衛前途[第1頁/共6頁]

“徐卿。”行至一處,景色非常娟秀,趙桓勒住了韁繩,想是身上那副鎧甲不輕,他有股渾身都不安閒的勁兒。

其次,因攻遼大敗而遭貶的劉延慶,因為其子劉光世率西軍入京勤王之功,現在官複原職,為馬軍副都批示使,也成心執掌常捷軍。

把這話說予徐紹聽,可後者總能找到來由反對。厥後把趙桓惹急了,不滿道:“大將們回防陝西,以備兩河生變。東京總要有得力乾將主持軍事,你說徐衛不成,那倒是給朕保舉個合適人選?”

趙桓先是一怔,隨即笑道:“怪了,朕素知姚希晏與徐子昂分歧,你這徐衛之叔,如何還保舉姚希晏?”

話問出去,好大一陣詳議司裡冇有動靜。現在局勢很難判定,疇前吧,女真人完整占有主動,想來就來,想走想去。但這回,他們一起是被逼歸去,一起純粹是被攆歸去,對方是否會竄改本身的對宋戰略,還不得而知。是以,高世由這一招棋,竟顯得有些詭異了。

徐紹領命以後,沉聲道:“樞府接獲河北奏報,原西京留守高逆世由,被金國天子吳乞買任命為河北東路安撫使,知真定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除此以外,還任用一批投降漢臣作知州、知縣、鈐轄……能夠說,已經開端構成一套行政軍事機構。”

何栗見一眾同僚都不發言,本身身為詳議司主官,便起家道:“陛下,以臣鄙意,金人此舉可視為竄改戰略的前兆。”

趙桓如何不記得本身親身下的詔命?冇有在邊關立過軍功的武臣,不能作三衙長官。可端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徐衛是冇戍過邊,可兒家在兩次對金作戰中,奮勇無前,屢立殊勳,莫非還抵不上邊功?

眾臣聽了耿南仲之言,都以為,此人固然一貫主和,且目中無人,驕橫放肆,但這番觀點還是很有見地的。很較著嘛,金國這是以南治南,企圖在河北占穩腳根。

徐紹謙善幾句,趙桓更加欣喜。一陣以後,又問道:“既然愛卿對峙,朕會考慮你的發起。隻是,徐衛作何安排?他的功績是擺在那邊,如不當善安設,豈不寒了忠臣之心?”

另有一點,恐怕老九都不會想到,乃至滿朝文武現在也還冇有預感到。那就是,一場風暴,即將在東京展開,“文武之爭”。這毫不是危言聳聽!金軍兩次打過來,讓大宋的軌製缺點透露無遺,說得直白點,那就是軍隊戰力低下,批示不暢,文臣統兵,貽誤戰機。這一點,信賴天子也看清了。

“你是徐子昂的親叔父,冇錯吧?”趙桓這話就問得怪了,滿朝文武誰不曉得徐衛之父徐彰,與徐紹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他不是徐衛親叔叔又是甚麼?

趙桓正欲命眾臣商討對策時,忽見一人含笑不語,麵有不屑之色,恰是樞密副使折彥質。心下生疑,遂問道:“仲古因何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