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1頁/共6頁]
比如他的祖父趙佶,當年也是荒廢了朝政,可兒家冇顧上朝政,卻把精力都放到藝術當中去。冇能當作個好天子,倒是位名傳後代的大書法家,大畫家。這位倒好,冇啥特彆愛好,一樣不沾,說他好色吧,後宮至今冇有充分,就劉氏一個皇後,旁的一個冇有。不過,若看這亭中氣象,倒也感覺趙官家獨寵劉皇後也不是完整冇有事理。
作莫非:“繞開朝廷,獨行其事,這恐怕不當。”
敗北,這任務是不管如何逃不掉的。秦檜就提出,將劉光國由太尉降為節度使,貶官一級,算是獎懲。
小兩口甜甜美蜜,恩恩愛愛,叫人戀慕。劉皇後雖說是出身在行伍之家,卻生得素淨多姿。與天子雖冇有說話,但一送一遞之間,端倪傳情,那流轉的眼波,隻勾得趙官家渾身舒坦。
劉皇後彷彿真是很難堪,那一雙快滴出水的眼睛幾番瞧向天子,掙紮好久,才道:“日前,臣妾孃家一名家仆,原在劉宣撫跟前。因病得回,帶來一個動靜,說是官軍撤返來不久,金軍大帥便派了使者來見我父。”
趙謹卻冇有頓時表態,仍舊低著頭細細考慮。天下,畢竟是他的,縱使平時不上心,但觸及到如此嚴峻的短長乾係,卻仍舊不敢粗心。隻怕是一個不慎,不但冇能出個風頭,倒栽個跟頭就劃不來了。
就出事了。這事看起來彷彿和陝西挨不著邊,倒是起了個頭。
興暴兵,圖邊功,最是不仁。我仁宗天子飲譽四海,華夷共服,憑的便是一個仁字。既是女真人主動乞降,天然該允,不過……”
“這有何不當?先帝不是也曾經撇開朝廷,直接批示麟王北伐麼?”劉氏辯駁道。她說的是當年先帝趙椹瞞著朝中大臣,直接授意折彥質北伐中原,奪回東京。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知心小棉被(棉襖?),哪怕這個女兒作了母範天下的皇後,作了國母,可父母在她心目中,還是父母。收到父親的動靜以後,劉皇後就鼓搗起來。
當他沉默之際,劉皇後卻猜到了他在顧忌甚麼,遂道:“此事,實在官家不必操心。便交由火線的大臣辦理便可。”她的意義,是想將此事全權交由淮南宣撫使劉光國賣力,到時和談勝利,難道大功一件?
大宋的軍民還沉浸在北伐勝利的高興當中,再加上劉光國此敗於大局並冇有甚麼毛病,是以倒也冇有引發多大的震驚。隻不過,他的郡王爵位,是想也彆想了。
“苦口婆心”地天子麵前表示,臣妾的父兄在火線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為陛下討還山東,為這些許錯誤便峻厲怒斥,一則寒了忠臣心,二則也打擊士氣。天子是個冇主意的,聽皇後枕邊風一吹,便對徐六道,既然徐相已經下了省劄斥責,朕就不必了吧,隻叫劉光國好生用兵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