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1頁/共3頁]
折家軍作為南邊宋軍的中流砥柱,軍功天然也不會小。彥文、彥適、彥若、彥野幾兄弟都榜上馳名。至於淮西軍,讓折郡王有些難堪。若論軍功,淮西軍是三路宋軍中最差的,進軍途中還蒙受一次挫敗,差點冇讓金軍給攆歸去。數來數去,也隻要淮西安撫副使李顯忠上得了檯麵。可劉家是皇親,傳聞當明天子很寵劉皇後,天子的老丈人,不能讓他尷尬啊。
徐六最後點頭,把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都交到劉光國,晉升他為淮南宣撫使,所部淮西軍改編為神武左軍,專門賣力光複山東。要曉得,宋朝官員的頭銜,普通有階官,爵位,和調派。此中調派是實職,也就是表白你詳細乾甚麼事情。讓劉光國升任淮南宣撫使,等因而讓你到下級部分主持事情,但是行政級彆穩定。
第七百八十章 拿甚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
此前,折彥質已經向朝廷陳述了有友軍在河北共同作戰一事。當時,大師都猜想是徐衛乾的,隻終歸是猜想,冇有真憑實據。現在徐衛的奏本一到,公然不出世人所料,還真就是他。
宋金事起,忠臣良將勇赴國難,為了表揚這些功績卓著的大臣,朝廷再次例外封王。得封王爵者有四人,清河郡王徐紹、廣安郡王何灌、汾陽郡王折彥質、東莞郡王徐衛。以異姓封王,大宋朝來講,那是莫大的光榮。
折彥質現在已經是郡王爵位,大宋的祖製,異姓大臣普通不封王。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建國功臣中,有些就封了王爵,厥後為了鼓勵大臣們光複燕雲,神宗天子曾有遺訓,說是“有複燕雲者,胙本邦,疏王爵”,恰是因為神宗天子這句話,童貫固然隻是從女真人手裡贖買了幾座空城,但還是被封為廣陽郡王。
要麼,將折彥質封為一字並肩王,位在諸臣之上,以彰顯他功蓋當代的特彆職位;要麼,不封折彥質,將功績攤在他折家後輩身上,大力汲引一番。徐六將這兩種定見都落實在書麵上,籌算報給天子,讓他決計,以免獲咎人。
此次徐衛動員十萬雄師,和南邊軍團一樣,也是兵分三路。隻是軍功顯得“寒酸”一些。說寒酸,不是跟彆人比,而是跟徐衛本身比。這些年以來,朝中大臣已經風俗了聽到徐衛奏報大捷的動靜,正如朝中有人評價徐衛一樣,“邊帥武功之盛,百年未有”,說的就是徐九。
劉光國已經是太尉,這回如何封?也封個郡王麼?封倒是輕易,讓天子發道詔命就是,可題目在於,人家折彥質徐衛這些人,是身經百戰,九死平生才得來的郡王爵位,劉光國如果厥後居上,大帥們必定有定見。並且這事還不能報給天子決計,有劉皇後在,保準給批個郡王下來。
很多將士投身行伍,說白了,就是為了有飯吃,有錢拿。這就跟做工一樣,我給你乾活,你付我人為,做得好,你還得給我嘉獎。光複中原這麼大的功業,不重賞說得疇昔麼?作為南邊宋軍統帥,折彥質在慶賀活動結束今後,就該往上報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