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決戰前夕[第2頁/共3頁]
而徐衛親身坐鎮的陽涼關疆場,則更“不濟”,西軍魁首親身出馬,並且帶著環慶、涇原、熙河、兩興四司軍隊,陣容可謂強大,兵力可謂薄弱,更不消說另有河東軍助陣。但如此龐大的軍團,在陽涼關卻遲遲冇有脫手。
李顯忠曉得他甚麼意義,但仍舊正色道:“太尉,現在三路雄師連奏凱歌,隻差這最後一步。此等機會,以求穩為上,如果睡醒了再尿一泡在床上,那就不劃算了。”
但堆積在陽涼關之前的西軍遲遲不脫手,這讓仆散忠義起了狐疑。在給平章政事完顏亮的陳述中,他就提出,觀(陽涼)關前南軍之動象,彷彿意在不我,讓金廷謹慎在乎。
但就算徐衛不脫手,光憑他在這一帶擺了多少軍隊,金人也不敢粗心。金軍河東統帥仆散忠義在第一時候就派兵聲援了陽涼關,勤修戰備,以禦西軍來犯。同時,他預感到光憑一座陽涼關恐怕難以抵擋住西軍的進犯,以是還在太原一線設置一道脆線,籌算儘能夠阻延西軍進兵的法度,耗損其兵力。
“徐家呢?”李顯忠問道。
在場的淮西軍將領,哪個不是在疆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了李顯忠這話,心知有幾分事理,但卻冇有人表態支撐。因為在淮西軍中,李顯忠是個外來戶。當初淮西軍草創,名義上是歸兩浙宣撫司趙點節製,實際上是獨立運作。也就是說,劉光國劉光遠兩兄弟,是淮西軍的創軍元老。他兩兄弟在軍中威望既高,天然也就是“大師長”了,李顯忠屬於返國人士,派到淮西安撫司來統兵的,人雖不輕,但言卻甚微。
“劉家兄弟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好不放肆!前一次”若不是劉光遠輕敵冒進,何至於敗?上頭竟然不究查!若換成你我,隻怕已經連降幾級了!”王德怒道。
“折家呢……”,李顯忠又問。
但話又說返來,李顯忠到底是李顯忠,名譽大,本領也不小,縱使劉家兄弟能在淮西軍一手遮天,也冇體例疏忽此人。以是,劉光國聽完他的話後,皮笑肉不笑道:“公弼到是折郡王的知音呐?”
李顯忠的神情俄然變得陰沉起來:“擯除過河就完了?河北河東不是我故地?燕雲十六州不是先人遺留基業?北虜竊據久矣,到時候連本帶利還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