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風起雲湧[第2頁/共6頁]
他實在是想不顧揚州之敵,渡江南擊大宋行在,建立絕代的功勞。但明智上,他曉得不能這麼乾。此時,他在想,與本身一江之隔的,南朝太上和少帝在乾甚麼?他們是不是已經嚇得膽戰心驚,惶惑不成整天?他們是不是已經嗅到了末日的味道?自滅遼以後,數年之間,大金的懦夫們已經占據了南朝的兩河、山東、中原、江淮等泛博地區能夠說,南朝的江山,大半已在女真手中。剩下的,不過就是陝西、四川、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兩浙路、廣南東路、福建路。聽韓?P說,向來要同一中國,獲得了河北河東和中原地區今後,根基上大局已定,變數未幾。如果再能霸占陝西,那就是鐵板釘釘的事了。餘下的這些甚麼四川、荊湖、江西、兩浙、廣東、福建,已經對大局冇有甚麼影響,不過遲早罷了。最多就是四川費些事情,傳聞那處所門路艱險,交通梗阻,常常都是最後安定的地點。
軍隊倉猝整編以後,折彥質會同留守的姚古和劉延慶商討,尚鎮江府北端的金山,焦山,團盜窟等地設防。並派出人手北渡長江,刺探江北環境。標兵尚未回報,折彥質就收到了其父折可求的軍報,言於和州境內擊敗金軍。目下,打擊和州的金軍已經撤出境內,投揚州而去。
趙佶彷彿對兒子透暴露來的不滿視而不見,緊皺眉頭道:“既然北夷已至江北,天子這一撤,恐怕金軍南渡期近。兩河中原已然淪亡,江南若再遭橫禍,大宋百餘年基業尚餘多少?”
可惜完顏兀朮不習漢文,不通詩書,不然,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他必然會對著長江,吟唱東坡先生的對勁之作,一抒胸臆。
趙桓本來心煩意亂,他俄然呈現,又引發不快,是以語氣生硬道:“其間事朕自會措置,請太上皇勿憂。”
卻見兀朮展開手劄,細心閱覽,看罷以後,一雙利劍似的濃眉擰作一處,再也伸展不開。
見天子不說話,趙佶道:“讓老父留下,替天子守行在如何?”
“元帥元帥和州宋軍放棄防區,撤太長江了”呼聲傳來,一眾文武頓時欣喜萬分和州,乃江北重鎮,控扼白橋渡,同為長江首要渡口。宋軍放棄此地,意味著,金軍又多了一條路可走
帳內一陣喝彩文官武將們既喜元帥作了決定,這下便能夠直撲大宋中樞地點。又喜江南富庶之地,這一票乾下來,還不賺得盆滿缽滿,肥得流油?乃至有些人懷著非常險惡的設法,他們早就傳聞,這江南好,一是環境好,二是景色好,三嘛,嘿嘿……
趙桓果斷地反對道:“局勢再危急,也不能讓太上皇以身涉險”
一陣清脆動聽的馬蹄聲遠遠傳來,有人轉頭望去,隻見數騎自北飛奔而來,奔馳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