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威震狄夷[第1頁/共6頁]
一身紫袍金帶,頗顯老態的王庶正襟端坐上首,本司參議張浚陪坐鄙人,在館驛呈現過的那兩位綠袍官員也是一絲不苟地端坐左邊,右邊三位金國官員則隨便很多。此中一人正聲如洪鐘地說道:“是以,請王宣撫儘快安排赴陝,不成誤了大事。”
“相公汲引,實在隻要世道承平,日子都好過。”驛丞道。
徐良聽罷,沉吟道:“是啊,不好說。”
“這個真不好說,按理,他頂上去是順理成章。但他年紀大了,離致仕冇幾年。這時候頂上去,彷彿冇多粗心義。”徐衛說道。宋製,文武官員到七十歲,就需求自請致仕,戀位不去者,禦史台要加以彈劾,勒令退休。但也有例外,武臣因為其特彆的感化,常常不受此限,很多人都在任上歸天。文臣裡頭,個彆元老勳賢和受天子寵任者,也能夠例外。但總的來講,七十致仕軌製,文臣比武臣履行得嚴格。
徐九曉得堂兄的企圖,王庶如果被升任宣撫措置使,毫無疑問,現任宣撫判官的他就極有能夠頂宣撫副使的缺。當然也有例外環境,比如朝廷從轉運司和提刑司的長官裡挑一個出來補這個缺,不過能夠性不大。一旦徐六作了宣撫副使,比及過幾年王庶致仕,這川陝最高軍政長官,水到渠成的就應當是他了。
徐六一伸手,兩兄弟都坐了下來,徐六沉默半晌,說道:“有件事一向想跟你籌議,前次你到綿州送徐宣撫,也冇逗留,恰好走之前跟你說說。”
三位女真官員顯得不屑,那為首的笑道:“叫慣了,一時改不過來。”
“王宣撫,此番我三人至川陝,乃為和議而來。不但願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膠葛,如果貴方遇事都是這類態度,公事怕是不好辦。”那為首的金官冷聲道。
對於堂弟問這個題目,徐六顯得有些敏感:“如何?不可?”
三名金官麵麵相覷,這是誰?聽王宣撫方纔所言,莫非來者便是……
“恰是,特來與相公告彆。今後相私有空,還望到江油走一遭,下官盼著相公大綱挈領,指導一二纔好。”那知縣客氣道。
進了廳,那人向王宣撫一禮,又衝張浚點點頭,張浚主動起家,把下首最前的位置讓出來給他坐。
王庶往外看一眼,不冷不熱道:“本官冇有定見,你們本身問他。”
徐衛回了院,活動活動筋骨,看幾篇書,中午剛吃了飯,宣撫措置司就派人來了。說是受杭州行朝之命,宋金官員一道來了川陝,王宣撫正在訪問,若徐宣撫未走,就請疇昔一趟。
“我和五哥內心都稀有,隻是冇想到……”徐良聲音沙啞,乃至有些顫抖。
是以這三個不是漢人,起碼不是南人,可他們彷彿跟前頭兩名官員是同路的。這倒讓徐衛有些希奇。隻是驛丞親身歡迎,他也冇工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