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老將出馬[第1頁/共4頁]
趙桓公然麵露驚色,詰責道:“這。陣前換帥自古便是自取其敗,不當吧?”
“諸卿也不必挪處所了,就在此地議一議。許卿方纔所言,朕深覺得然。隻是,如何才氣解這燃眉之急?”半晌以後,趙桓問道。
許翰聞言低聲道:“陛下,先王之法固當遵循,但臣冒昧猜度,先王恐怕也冇有想到有一天狄夷北虜會兵臨陵寢地點吧?”
除他以外,也隻要檢校少保,步帥何灌了。此人武舉登第,出身可謂顯要,又在西部任職多年,累立軍功,凡是近幾十年來大的戰役他都參與此中,並且又身為三衙大帥之一,若派他前去,或能建功。當下,在坐大臣幾近都保舉何灌前去潼關統兵入援。但趙桓聽了,卻不置可否,隻點頭罷了。
“陛下,恕臣直言。粘罕能以八千騎破致虛五路雄師,當時他尚且自傲滿滿。很有士氣。現在兵敗如山,想是心驚膽戰,風聲鶴唳,朝廷若強令其進軍,恐招致更大得勝。”許翰神采凝重,看得趙桓內心也是一緊。
天子聽罷歎道:“本來良將常在朕側。徐彰既為西軍老將,有聲望,兼膽略,朕欲使彰統軍,諸卿覺得如何?”
固然早推測是這句話,但當真逼真切聽在耳裡以後,眾臣也不得不平氣許翰的膽量。自主國以來,朝堂早已經構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共鳴,那就是“武臣掌樞密,知秘密,於國倒黴”。現在國度殘破如此,西軍就是最後一根拯救稻草,如果所托非人,那結局將是個災害。許翰敢冒天大的風險,提出這條定見,臨時非論對與不對,這份忠肝義膽,實在令人敬佩。
趙桓提著酒壺渾然忘物,那壺瓶傾倒,酒水灑在案上方纔驚醒。緊皺著眉頭,一臉的倒黴,作莫非:“但是祖宗家法……”
“陛下,臣保舉一人,比何少保更合適。”許翰俄然說道。
這句話不吝好天轟隆,震懾趙桓氣度!是極,曆代君王製定完美這文臣統兵的鐵律時,恐怕也冇有想過有一天他們的皇陵會蒙受金軍威脅!現在粘罕提雄師來攻,滑州之事又懸而未了,萬平生了變故,莫非要朕作那李煜?
俄然一把將手中酒壺擲在地上,摔了個稀爛,天子慨然道:“朕意已決!祖宗不敷法!當遣能征慣戰之武臣前去統兵入援!諸卿,但有合適人選,固然報來!若事成,與所薦之人同功!”
趙桓不太清楚徐彰經曆,是以問於其弟徐紹。紹答說:“臣之兄徐彰,年十五參軍而征,為鄜延帥老種經略相公麾下士卒,初戰青洞城,斬級十三,升隊將。築綏州城有功,再獲擢升。米脂一役,率先登城,敘功又居第一。後黨項八萬雄師來援,官軍危急,老種相公親贈身甲於臣兄,命其率敢死之士夜襲,斬級八百餘,夏軍由是大潰。元豐中,官軍進兵銀、石、夏等州,臣兄皆為前鋒大將,升任鄜延兵馬都鈐轄,後奉詔回京,任步軍都虞侯,以此官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