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徐家將[第1頁/共4頁]
“士卒已熟使諸般兵器,行軍結陣初得其法。”徐衛答道。
忽聞門人來報,有禁中內侍已至門外。徐紹等人一驚,紛繁起家至中庭相迎。倒是官家聞聽他五十大壽,特遣內侍犒賞金瓜一對,禦筆親書壽聯一副為他道賀。徐紹誠惶誠恐,戴德戴德。壽宴開端後,身為子侄輩,天然免不了輪番敬酒。聆聽前輩長官們經驗。
有功德者上前旁觀,驚奇道:“這莫非是女真人所使戰刀?”他這麼說一句,餘者都擁了過來,爭相觀賞,紛繁獎飾好刀。
有人見徐衛不止白手而來,腰裡還插把刀,諷刺道:“徐九挎刀而來,莫非不想送禮,還要強吃一頓?”堂裡眾官,一時大笑起來。
不過,大宋曆代天子對武將世家也不是冇有防備。凡是不答應一個武將家屬耐久駐防一地,這裡的耐久是指數十上百年,不過折家軍例外,他們從唐月朔向到宋末,幾百年間世代鎮守府州。其次,也不答應將門耐久把持一支軍隊,實施頻繁的變更和改換,就是馳名的“將不知兵,兵不識將”。但是,即便如此,兩宋期間武將兵變的例子也很多,最聞名的便是南宋吳曦之亂。不過遭到軌製的限定,兩宋的將門翻不起多大的風波來。這就是為甚麼稱“將門”而不是“門閥”。
徐紹所言,直指大宋武臣們的哀思。徐衛聽後,點頭道:“侄兒受教。”
徐衛聞訊,臉上驚色一閃而冇,甚麼?侍機出戰?宋軍善於攻防城池,短於野戰,今以己之短,攻敵所長,不是自取敗績麼?青滄之兵馳援真定,又將大名之兵調往青滄,這跟拆東牆補西牆有甚麼辨彆?一旦青滄援兵敗北,大名亦不成保。如此一來,為防備金軍二次南侵所做的堅壁清野,恪守管束的計謀完整被突破。一旦河北有失,金軍便可直趨黃河,而這一次,對方必不再走浮橋……
徐紹茶至嘴邊,聽到這句又放回桌上。笑容中帶著些許深沉:“你當真不知?”
散席以後,來賓辭去,徐紹獨留下徐衛,引入書房敘話。徐紹原為武臣,後轉文階,這書房裡不見一絲一毫肅殺之意,惟聞筆墨之香。幾個既高且長的書架上,儘是書卷,乃至另有很多竹簡。案頭,狼藉地放著幾本線裝書,此中一本還用尺子壓住。看來,徐紹閒時還真有手不釋卷的風俗。
徐衛當然想過,也明白他的意義,隻不過因為號不準他的脈,是以不接招。遂答道:“侄兒百思不得其解,還請三叔指教。”
徐紹聞言點頭:“不好,你雖為武臣,還需多讀書纔是,於你大有裨益。”
在後堂陪了嬸孃哥姐一陣,徐紹遣人來催,讓他和徐良兩兄弟出去作陪。那樞密院普通官員彷彿都有默契,絕口不提公事。隻說些坊間妙聞,陳年舊事,徐良想儘體例接話,徐衛倒是隻聽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