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黑衣人[第2頁/共3頁]
瓜州渡因其停靠便利,補給物充分,以是南來北往的貨船、客船顛末此,都會停靠一下,安息一晚,甚或登陸到揚州城逛逛,那都是極不錯的挑選。
殷記的運綢緞的船此時也停靠在瓜州渡口的另一端,本來跑船運貨的船工皆是男人,但今次卻多了幾位女子。
“救?誰來救啊?咦?地上這些人這半天了也不醒啊?莫不是中了迷藥了?”一女邊說還邊拿腳尖踢了踢橫在她前麵的女子。
提到揚州的夜晚,就不得不提幾首非常著名的詩句,如“天下三清楚月夜,二分惡棍是揚州”,另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美女那邊教吹簫”。
“憶江南”如若從杭州解纜去汴京,必經姑蘇、鎮江,然後取道揚州、淮安,經通濟渠轉入汴水,最後達到汴京。
他們三人出門後就上了一輛從早上起就一向停在牆角暗影處的馬車,展轉駛進了一個巷口,三人下來進入一處民宅後便不見再出來。
話說揚州因其地理位置優勝,無以複加,以是有“雄富冠天下”之名,在本朝是僅次於汴京和杭州的繁華處所,世人皆雲“揚一益二”。
刻把鐘後,這三位繡娘帶著隨身小承擔,倉促上車朝著揚州城內趕去。公然於傍晚時分,晚餐前趕回船上,謝過管過後,又自回艙內,到叫管事鬆了好大口氣,此事臨時不表。
更有著名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寫的揚州江邊月下夜景。
“憶江南”中午時分便達到了瓜洲渡,籌辦停靠一晚,趁便彌補下船上所需的物品。
夏季的暖陽懶懶地照在人身上,午後的街上人來人往,倒也熱烈不凡。
但是這三人卻不是前麵出來的那三位繡娘,清楚是一男二女,一名二十多少的青年男人和一名年青女子兩人一左一右攙扶著一名40幾歲的女子,這青年男女看上去像是一對佳耦,而那位中年女子像是這年青佳耦的長輩。
艙內裡的人聽到內裡的聲音,都唬了一跳,從速都閉上嘴巴,抽泣中的女子也立即溫馨了下來,不敢再發半點聲音。
過了一會,不知誰哭泣了一聲,低低的抽泣起來,睡著的人被壓抑的哭聲驚醒,展開茫然的眼睛四下看了看,發明俄然又多了很多女子,好似俄然回過神來,忙忙奉勸低咽的女子,“快彆哭了,再哭也冇用了,吵著上麵的人,說不得又討一頓好打。”
彆的一個聽後撇撇嘴,“怕有甚麼用啊,不如養足精力,乖乖的,還能少挨幾頓打。”
另兩位三十多歲的繡娘是姐妹兩,彆離叫做卞二孃和卞三娘,都是李大孃的學徒,年紀雖輕些,不過也長的普淺顯通,穿戴厚厚的衣裳,都顯得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