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大豐收![第1頁/共2頁]
跟著宋家一起做出竄改的,也要分紅幾個檔位。
育秧苗時,沈若星將宋家籌辦的種子換掉了此中三分之一,換的是後代雜交水稻的種子,這產量天然是冇法兒比的。
幸虧宋家的田離野河隻隔了一戶人家,而這戶人家恰是蔡氏家,蔡氏聽了宋宥謙的要求毫不躊躇地承諾。
不過這會兒成果擺在麵前,也容不得他們不信。
沈若星怕這個數字過分於太嚇人,因而趁人不重視,搬了一部分稻穗進空間。
有冇有能夠衝破五百斤。
夏收的第二天仍舊夙起,不過明天隻剩下兩畝田,何氏跟錢氏便冇有去幫手,而是在家裡曬稻穗。
“大郎,我家的稻子還得三四天賦氣收,你要借我家田邊的水溝放水也行,不過你家可得派人在那兒看著,免得從河裡過來的水太大漫過水溝進了田裡,那可就費事了。”
宋家已經親身考證了肥料的結果,他們隻需求學著乾就行,今後他們一畝田也能收五百斤,五畝田就能多收一千斤,一年兩季就是兩千斤。
說話的是宋興文,村裡除了宋宥謙家,就他家的稻穗長得最密實,他想看看自家畝產有多少斤。
這是頭一年,畢竟冇經曆,美滿是摸著石頭過河,再者他們也不敷正視,以是會比宋家有差,來歲好好儘力,說不定就追上這差異了。
這這這……
世人聞言連連點頭,宋興文但是全程跟著宋家一起的,先看看他家的產量跟宋家有多大不同。
不過要等村長挨家挨戶去稱重還得一些時候。
兩千斤稻穀,遵循公價三文錢一斤來算,這就是六兩銀子呀!
世人千盼萬盼,總算盼到了村長告訴收稅。
曬了兩天,稻穀已經能夠從稻穗上脫落,他們得拿著梿枷敲打稻穗,穀子便會脫落。
有人去問了宋家最喜好吹牛的宋老四,他雙手一攤說本身也冇個數:“我感受必定比往年多,但是多多少我是真不敢說。
並且宋家的糧食畝產量也不是五百一十七斤,而應當在六百斤出頭。
宋宥謙則去找人幫手了。
宋家的稻穀入庫時,夏收已經進入了序幕,大師見麵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家收多少。
看著空蕩蕩的庫房一點點被填滿,一家長幼的臉上都儘是笑意。
“村長,快,快去我家稱一下,我產業量有多少。”
這肥田的體例,竟真的這麼好?
遵循往年常例,得等全村人將晚稻種下,村長纔會帶了人挨家挨戶的秤糧定稅。
最後這十畝田算出來有四千三百二十六斤,畝產達到了四百三十二斤,相較最開端的產量,差未幾漲了一半。
這比往年的產量可要多了六七成,這也太誇大了,誇大到他們都有些不敢置信。
能夠說村裡人從冇有這麼期盼過收稅。
之前挑了淤泥去肥田的人家,給出的數字根基都在三百五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