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二百一十章 勁敵期勝魏公忍

第二百一十章 勁敵期勝魏公忍[第3頁/共5頁]

而至於他所率之殿後之部,既是預備隊,當主陣、兩翼進戰倒黴時,預備隊要填上去,要擋住缺口;及又當主陣、兩翼進戰順利時,則充當或擴大戰果、或追擊仇敵的突擊軍隊。

高延霸、高季輔部,他們的任務是去打盧氏。亦如前所述,盧氏也在洛水岸邊,是故,他們前期能夠跟班主力一起南下行軍,但到了穀水後,他們就得與主力分道了。他們需求持續南下,再行百十裡,到洛水,厥後沿著洛水穀地,再轉往西行,在崤山與熊耳山間穿行而過,抵至盧氏。——洛水河穀的北邊是崤山,南邊是熊耳山。

軍隊在河內拔營前,他就已令楊粉堆遣得力標兵,順著北、南這兩條崤函門路,走上過一遭,已大抵摸清楚了這兩條路的環境;又為保險起見,並令康三藏從歸他統管的商賈中,選出了幾個走過這兩條門路的行商;並又從河內郡的吏士中,也又選了幾個走過這兩條門路的人,——有的官吏是關中人,或乾脆就是陝縣等地人,是故河內吏員中亦有知此兩條門路者。

黃河水路,李善道、柴孝和兩軍這麼多的人馬、輜重,當然不好走,更首要的是,北崤函路剛好是走的澠池、陝縣這一線,甚便於李善道對陝縣、桃林、弘農三縣的用兵,因是,不必多加考慮,南度過黃河後,李善道、柴孝和就選了這條路做為主力的底下的行軍線路。

因船隻足備,李善道、柴孝和兩軍,連帶輜重,兩萬餘兵馬冒著冷風,已儘數南度過河。

再是之前冇有軍事素養,打了這麼多仗了,這點軍事素養,現在總該是有了吧?

蔡建德行軍禮,問李密:“敢問主公,帳中但是有事?”

這幾個標兵、行商、吏士,李善道自留了些在中軍,餘者分給了柴孝和、高延霸等各部。

諸臣、諸將俱皆起家,——翟讓看大師都起了身,他便也站了起來,一起端著茶碗,跟著王伯當,慨聲應道:“此戰,必大破賊隋兵!明公將旗所麾,我等唯儘死效命!”

北崤函路則便是沿著穀水河穀,經澠池,到陝縣,然後也是再從陝縣向西,過潼關,進入關中。這條路開鑿得晚,是在函穀關一帶的地理風采,如前所述,呈現了竄改後纔開鑿的,開通於東漢末年,是當時曹操為西征運糧便利,乃纔開鑿,是以道又稱“曹魏古道”。

李密撫須,沉吟半晌,說道:“那要不如許吧。翟公,與王世充等部隋兵的這一會戰,我親率中軍居前,公引餘部居後。候我進戰得利,公督餘部跟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