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恰逢其際祖君至[第1頁/共5頁]
祖君彥撫須而笑,說道:“筆墨遊戲,小道罷了,不值一談。”
中有兩句,李密最是喜好。
酒宴已經備好。
北齊有個名臣、名將,名叫斛律光,忠心為國,是北齊的中流砥柱,成果卻因祖珽的讒言,被北齊的末帝高緯給殺掉了。斛律光能征善戰,為人奸佞,縱是北齊的敵國北周的君臣也恭敬他。後北周滅掉北齊以後,周武帝宇文邕兵入鄴城,追贈斛律光上柱國、崇國公,說道:“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鄴縣,是北齊的都城。這麼樣一個連敵都城恭敬的人物,卻死在祖珽的讒言下,祖珽在北齊亡前就死了,然卻是以導致了其子祖君彥遭到纏累。
大海寺一戰,瓦崗義兵固然打贏了,可說到底,亦不過是一場敗仗罷了。大業九年以今,各地義兵打過的敗仗多了。一場敗仗,就算張須陀外有威名,也不代表甚麼,不代表李密就必然能夠成事。因此,祖君彥阿誰時候,實際上是尚無來投李密之唸的。
被簇擁在正中的是個五六十歲,著紫色官袍的老者。
祖君彥所言之“聞李密大海寺一戰,大敗張須陀時就想來投”的這話,卻不是真的了。
這兩句詩,當真是不但合景,且正投李密所好,合李密所誌。
李密察言觀色,皺起眉頭,問道:“祖君,莫不是周文舉部對君有所不敬?”
如前所述,祖君彥深得薛道衡的賞識,而房彥藻的兄弟,即房玄齡之父房彥謙與薛道衡則又是朋友,是以,通過薛道衡,房彥謙、房彥藻兄弟與祖君彥實亦是老瞭解了。
這百餘馬隊,是李密營中的精銳。
世人望之,那船不大,逆流而下,風助帆力,未幾時,即到了渡口近處。
李密問道:“在陽武碰到了點事?祖君,碰到甚麼事了?”
說來實是“空懷才調、蹉跎下賤”,乃至祖君彥到投李密前,也僅纔在東平郡府任了個小小的書佐,檢校宿城令。“檢校”者,代理之意。兼個縣令的官,還是代理。亦以是,前時東平郡被瓦崗義兵的彆部打下後,李密的一道召書送到,祖君彥立即就解纜,趕來相投李密了。
房彥藻笑道:“‘何德何能’,君何過謙!彆的不提,就這頭肥鹿,俺想喝口鹿血,蒲猴子都不給俺,專候君至,且回入營中,坐上席後,感蒲猴子之誠,品此肥鹿之美,一首好詩,君必是不吝筆墨的吧?以君之如椽大筆,便是我等望塵莫及。”
李密笑語暢快,說道:“祖君,總算是到了!”
李密本日親出營,到河邊渡口等待,為的便是迎他。
對周文舉彆部的不聽令,李密現在還真冇體例。
此人四五十歲年紀,年紀不小了,但清算的潔淨標緻,裹著黑襆頭,斑白長鬚,一身斑斕羅袍,腰圍踥蹀帶,足著短腰皮靴,帶上掛著香囊、環佩等各種飾品,左邊懸著一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