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六章 細察形異進先取

第六章 細察形異進先取[第2頁/共5頁]

李善道重重地拍了下案幾,向於誌寧感慨地說道:“司馬!我自發得善能識士,善於用人,元道如許出眾的才調膽識,在我眼皮底下,我竟至今才知!”起家下到高元道席前,親手把他的茶碗端起,說道,“方下禁酒,便以此茶湯代酒,敢請公飲,以謝善道昔日不識公才略之過。”

“仆家渤海南皮縣也,仆家在南皮,稍稱右姓,仆願回籍,聚眾據縣以遙附明公。渤海,現為竇建德所據,建德必將遣兵攻仆。到阿誰時候,明公不就有北進用兵的名義了麼?”

建議李善道先打下河北,河北如何取,先打誰,又以何名義出兵,這一整套的考慮,他是思之已熟。回到南皮,為李善道獲得打竇建德的名義,更是他下了決計的事。是以,李善道固然話裡可惜他的性命,不肯意接管他的此個“自告奮勇”,他卻還是是果斷要求。

就張仁則率部還駐河陽外城、竇建德來書等事,大師群情罷了,辭拜散去。

“哦?元道,如何個不難?”

高元道闡發說道:“魏刀兒一勇之夫,宋金剛輕剽之徒,羅藝剛愎不仁,仆素聞之,彼等各在其地,縱兵擄掠,殛斃百姓,士民患之,此諸輩草賊罷了。四人中,獨竇建德小有仁義之名,略有範圍,然竇建德現被困於冀中之河間諸郡,四周不得出,此是籠中困犬也,不得天時,亦不敷為慮。明公背依大河,足覺得塹,西擁太行,足覺得憑,既占足以恪守火線之天時,又將士同心、政通人和,設以精兵北上,擒建德而破餘三賊,何難之有?”

因此高元道、高季輔兄弟他們的故鄉,實是不在蓚縣。他家是渤海郡人不假,其故鄉是在南皮。南皮沿著濟水西南而行,過平原郡的東光,就是蓚縣。

且也不必多說。

“我若北上,以卿之見,四人中,先破誰者為上?”

高元道又驚又喜,身子起來,叉手為禮,佩服地說道:“明公顧慮全麵,心細如髮,仆不及也。剛纔堂上確乎是耳目眾雜,不議參議大事。是仆,剛纔草率了,敢請明公定罪。”

高元道下拜推卻,說道:“明公,仆自從明公,身無寸功,何敢受不次之擢?明公珍惜之情,仆深打動,然仆所言亦誠懇話也,仆身不敷惜!敢請先為公滅建德,取河間諸郡,再受恩擢!”

高元道、高季輔家在他們故鄉,的確是個右姓大族。他倆的父親,仕隋至萬年縣令,他倆的祖父仕北魏至安德太守,他倆的族人中現退隱為隋官者很有,實乃本地王謝。要不然,高季輔才二十多歲,也不成能在他投李善道,此前尚在故鄉時,就“群盜多歸附之,眾至數千”。

“拜見明公。”高元道跨過門檻,冇有再往前走,即從速拜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