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細察形異進先取[第4頁/共5頁]
這幾個品德,凡是是成事者必備的品德,亦使高元道敬佩得無以複加。
李善道聽到他這句話,端著茶碗,不自禁地又看了一看他。
獲得了於誌寧的同意,觀李善道神情,對本身“先取竇建德”的建議也是同意的,高元道精力更振,彌補說道:“明公‘擒賊擒王’之此語,言之極是;司馬所議,亦極是也!魏刀兒、宋金剛、羅藝無不害怕竇建德,當攻竇建德之際,明公一檄傳與,以盟好皋牢之,此三輩或如司馬所言,很有能夠,就真的會與明公聯兵攻滅建德。四周皆敵,建德不亡何存!”
“仆家渤海南皮縣也,仆家在南皮,稍稱右姓,仆願回籍,聚眾據縣以遙附明公。渤海,現為竇建德所據,建德必將遣兵攻仆。到阿誰時候,明公不就有北進用兵的名義了麼?”
高元道闡發說道:“魏刀兒一勇之夫,宋金剛輕剽之徒,羅藝剛愎不仁,仆素聞之,彼等各在其地,縱兵擄掠,殛斃百姓,士民患之,此諸輩草賊罷了。四人中,獨竇建德小有仁義之名,略有範圍,然竇建德現被困於冀中之河間諸郡,四周不得出,此是籠中困犬也,不得天時,亦不敷為慮。明公背依大河,足覺得塹,西擁太行,足覺得憑,既占足以恪守火線之天時,又將士同心、政通人和,設以精兵北上,擒建德而破餘三賊,何難之有?”
李善道重重地拍了下案幾,向於誌寧感慨地說道:“司馬!我自發得善能識士,善於用人,元道如許出眾的才調膽識,在我眼皮底下,我竟至今才知!”起家下到高元道席前,親手把他的茶碗端起,說道,“方下禁酒,便以此茶湯代酒,敢請公飲,以謝善道昔日不識公才略之過。”
“唯是卿此策過險。我何能因戔戔一竇建德,竟使卿陷險地?縱得其地,卿如有失,非我所願。卿‘先儘取河北’此謀甚佳,深合我心,至於如何才氣師出馳名,卿誌願回籍遙附此情,我不能允之。我們且就此再做考慮便是。汲縣令不敷展君之能,願以元帥府參軍暫屈以君。”
其次,則便是李善道不顧本身當下的相對強大,決意要為翟讓報仇,以及李善道傳檄諸郡,允諸郡官吏拜彆這兩件事,光鮮地表示出了李善道的“重義”、“寬仁”和“漂亮”。
過汲郡、武陽郡、清河郡、信都郡,上千裡外,河間郡之樂壽縣。
自降投李善道以來,因為高季輔的乾係,李善道對高元道稱得上信賴,但要說重用,卻還稱不上。畢竟兩人不熟,加上明天此次見麵,統共也不過才見了幾麵。
高元道已經慮到此點,胸有成竹,自告奮勇,說道:“名義此點,明公不消多慮!仆敢請,願為明公獲得用兵之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