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開礦鑄錢[第2頁/共4頁]
銅錢的質料有三種,即銅、鉛、錫。最早的開元通寶,三種質料的比例是銅78.14,鉛12.29,錫7.21.此中最首要的本錢就是銅,唐朝的這兩百多年裡,銅錢的質料比例不竭竄改,銅的比重不竭降落,鉛和錫的比重不竭上升,到了現在,朝廷所鑄官錢多數還是開元通寶,但銅已經隻要60.13,鉛卻達到26.45,錫也有12.32.
但是現在,朝廷錢荒的仍然短長,很多時候都是用絹布代替,乃至是以物易物,大宗商品買賣,更是多利用飛錢代替流轉。
李璟指了指輿圖上已經標好的幾個處所,說道:“這幾個處所彆離是鉛、錫、銅礦,我籌辦派人大量開采。然後鑄錢!”
對於私鑄,朝廷向來隻要三招,一是收與禁,即朝廷用絹與米收惡錢毀掉,二是立下嚴格的律法製止私鑄,一經發明,都是從重判罰。第二招,就是發行大錢,所謂大錢就是以一當十,以一當二十,乃至直接發行鐵錢,來打擊私鑄,不過這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做法,最後的成果就是物價的不竭飛漲,貨幣的信譽降到最低。這類體例幾度利用,但最後都是失利。剩下的最後一招,就是銅禁。將銅礦的開采權收為官有,私家製止開采,另一方麵,也製止鍛造大件銅器,禁人無得以銅為器皿禁鑄銅為浮圖、佛像、鐘磐者蓄銅過多少斤者鑄錢覺得他物者皆罪死不赦。乃至一度規定,超越十貫以上的買賣,必須用絹。
不過私錢則一貫錢的質料錢最多一半擺佈,銅料用的少,是以另有極大的利潤,並且私錢銼磨加工也不邃密,野生本錢也少了很多,是以比起官錢來,私錢有很多的利潤。
唐朝一向以來都存在著錢荒,伴跟著錢荒的則是私鑄錢帛眾多。
大唐製止官方私采的礦產首要就是銅鐵錫鉛這四種鑄錢的礦產,其他如金銀鹽煤等都是能夠私家開采的。不過唐朝的采礦技術不高,登州這邊的很多礦產都還冇有開采,有的也隻是開采了一點點。
將各地的礦產堪探陳述細心的研討了以後,李璟調集了鎮東軍的文武議事。
並且李璟手中現在還掌控了茶專賣的權力,以及辦理礦產和鑄錢的權力。
一噸兩千斤,一斤十六兩,而一兩黃金就值八貫錢。一斤黃金值128貫錢,一噸就高達二十五萬六千貫錢。那幾百噸,也就意味著幾千萬貫的儲量。
不過李璟影象中,山東半島上最貴重的礦產還是黃金。半島上的黃金儲量彷彿是中國最高,招遠金礦更稱為中國金都。不過細心的看了看輿圖,李璟有些絕望的發明,山東半島最大的金礦招遠金礦和三山島金礦,竟然不在登州的境內,而是在萊州的境內。招遠金礦更是緊挨著登州與萊州邊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