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鬥米二百錢[第2頁/共4頁]
本身該做些甚麼,本身必須得做些甚麼了。
將膝褲係在袴褲之上,然後又穿襪。最後便是圓領袍衫,革皮腰帶,羅紗襆頭,烏皮靴子。這一番穿戴,足足花了一盞茶的時候纔好。要不是腦中有著李璟二十年的全數影象,光著一身行頭就能讓他不知所措。
吃過飯,韓氏進屋,再出來手中卻拿著一匹絹和兩匹布。
“我兒啊,你上鎮子裡把這匹絹帶上,有甚麼想買的就買點。彆的這兩匹布你拿去鎮上糧店換些高梁返來,彆的這裡另有一串錢你也帶上。”
唐朝邊軍守兵日給米二升,婦女中男米一升一合。按這個標準,李家七口人,標準口糧該當是一天七升七合,一天就要耗損五斤七兩米。十六鬥高粱也不過一百二十斤米,也就夠吃二十一天罷了。
李璟從床頭架子上取過一條褲子,晚唐之時,男人固然以圓領袍衫為主,但內裡卻也另有褶袴。不但單男人內裡穿褶袴,女人也穿。這袴就是褲子,主如果受胡人影響生長而來。不過袴與現在的褲子分歧,袴非常寬鬆,特彆是兩隻褲管,就做的非常肥大,是以也多被稱為大口褲。與袴相配的上衣則是褶,製作卻比較緊身。這兩種一起穿合為袴褶,本來是用於軍旅,便利行軍,厥後便逐步為百姓百姓的常用之服。
韓氏抬著看了眼李璟,放下筷子道:“也好,你自前次出了事,到現在還門出過門呢。出去鎮上逛逛也好,趁便去法華寺上個香還願。前次你出事時,娘就向菩薩許過願。現在你好了,也該向菩薩還願了,你就捐十斤香油吧!”
接過牙刷,又從中間小木盒裡攝起一點青鹽灑在上麵,含了口水先咕嘟了兩遍,然後開端謹慎的刷起牙來。晚唐時百姓百姓大多有刷牙的風俗,刷牙子也就是一兩文錢罷了,不過淺顯的百姓刷牙倒是用不起青鹽的。晚唐鹽比米貴,鬥鹽一百多文錢,如果是上好的青鹽,那價更高。不過李家暮年也算繁華,有這風俗,卻還保持著青鹽刷牙的風俗。
謹慎的刷完牙,這回總算是冇有弄到滿嘴血。回到屋裡,家裡人都已經到了,隻要二嫂還在屋裡唸佛。
之前父親還在時,家中女人是不能上廳堂用飯的,得在屋裡吃。不過眼下李家中道中落,家裡男人也就剩下了李璟一個,李璟說了幾次以後,韓氏也就同意下來,不再遵循那些疇昔的禮節家規。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對於現在連用飯都成題目的李家來講,很多端方已經冇需求守著了。都說禮不下庶人,淺顯的百姓能餬口就不錯了,哪顧的上那些禮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