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戰爭賠款[第2頁/共4頁]
渤海國固然敗北了,可隻是敗了一陣罷了。渤海仍然有近三十萬軍隊,另有五百多萬人丁,具有一百多縣之地。並且他們並非單槍匹馬與唐軍對戰,他們還高句美人與契丹人盟友,乃至能拉來新羅人一同對抗大唐。
山花爛漫,野花各處。全部遼東的局勢也完整變更,從三韓半島的浿水中遊到鴨綠江虎山城,又從鴨綠江口一向到遼水入海口一線以南,現在儘數為大唐安東多數護府轄地。金州、積州、建州、安州、岫州、清州、平州,登州、萊州,李璟坐擁九州之地。
大瑋瑎發了一陣肝火,最後還是隻得帶著人趕到城門口,把唐使團請了返來。
李璟派出的使團,以敬翔為全權使者。
唐軍將海內城在內的二十三座城池割走,還將起碼三分之二的百姓,起碼有十萬人丁強行留下。
大瑋瑎很想當場回絕,可又擔憂最後唐使再次擺出停止構和的姿勢。更關健的是,在先前的構和期間,他父王大玄錫已經從上京派出了一名左平章政事前來參與構和,固然名義上他仍然是構和的渤海方全權代表,可實際上左平章政事纔是全權代表渤海王之人。
在李璟的春季守勢當中,高句麗國落空了大片地盤,而渤海國卻落空了大量兵馬。李家堡與千山之戰,渤海國落空了六萬餘兵馬,高句麗落空了四萬餘兵馬。
而渤海人則需求向安東多數護府交納軍費補償,包含戰馬一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隻,彆的糧食一百萬石。
這一次的構和長達一個月的時候,唐方固然最後做了很大的讓步,可這也隻是在他們一開端的獅子大開口的環境下。現在固然讓步,可終究仍然割掉了渤海很大的一塊地盤。二十三座城池關隘,特彆是海內城乃是一座平原城,與丸都山城相互倚靠。
海內城和丸都城都一向是高句麗的政治、經濟和文明中間。而後海內城作為“彆都”,列高句麗三京之一。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滅高句麗後,海內城為唐朝安東都護府之哥勿州駐地。渤海國期間,為其西京所轄的桓州。
敬翔直接向大瑋瑎提出了前提,渤海國當即退出與高句麗和契丹的聯盟,同時,撤回統統在高句麗境中的兵馬。同時,渤海國將海內城以西之地交還大唐,所轄之地包含渤海國當今的鴨綠府的恒州、正州,長嶺府的河州、扶餘府的仙州四州之地。同時,渤海國要為此次輕啟戰端支出代價,需求補償唐軍一萬匹馬,十萬頭牛,五十萬隻羊,彆的加上五萬青壯仆從。
同時,大唐安東都護府會將已經打到南京和西京四周的飛鷹軍撤回到新規定的邊界以西。彆的,安東多數護府也將分批開釋渤海國的兩萬戰俘。彆的,新規定鴻溝以東二十三關城中的渤海人能夠由他們誌願遷回渤海國境內。不過隻限於渤海靺鞨族人,彆的如漢族、高句麗族、突厥、契丹、室韋、韃靼等不在可遷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