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第273章 紅棉道[第3頁/共4頁]
門路的定名法也被用在郵編上,以每座修建的大門為一個整數號,從西到東,右手邊為奇數,左手邊為偶數,將來也是能夠出負數,新增修建則可編為小數,完整不影響原有號碼,以免產生猜疑。小區內的門路普通不計入都會路號,不過也會被郵政體係按數字化分法編號。
每一個構件長為30米,寬度則按照路麵而定,一艘飛艇起重機能夠操縱擺設到位,差未幾三分鐘便能夠現場安裝好,均勻構件從工廠到現場的間隔為3千米,飛翔時候為6、7分鐘,則10分鐘擺佈鋪設30米,每天能夠鋪設1。5千米的高架。每個7乘以7千米的“完美都會”格子級的支線能夠有84千米,工期也不過是56天,用十艘起重機,則竟然能夠在一個禮拜以內完成這巨大的都會高架綠色通道工程。
廣州人很喜好木棉花,是以solo團隊的某個土著建議在空中綠道的兩旁栽上木棉花,以增加喜氣,每當春暖花開時,廣州市民便能夠享用“紅紅的花開滿木棉道,長長的街彷彿在燃燒”的似火風情。
之前已經有商定俗成的路名能夠當作數字稱呼的彆號,這底子無所謂,乃至都會打算部分閒著無聊也可覺得新建的門路起名字,這都是無關緊急的小事。但在數字化輿圖裡,統統都定名都井井有條,毫不能隨便改法則。這極大處所便了出租車司機,他隻要問搭客你要去哪個區就行。大多數都會隻需記49個區以內的走法,跟日語的五十音圖難度差未幾。
因為空中綠色通道僅為solo微風鳥信使籌辦,體係還會調度交通節點的流量大小,以是它的負重才氣要比真正的高架交通小很多很多,也便宜很多,這纔是唐寧成心生長高架交通的啟事,不然在貿易上就會失利。
這個時候,亞洲都會的住民支出排行榜是如許的:1。新加坡;2。劄幌;3。廣州;4。加爾各答;5。上海;6。東京。北京錯過了成為老二的機遇。
唐寧還籌算向預算敷裕的都會兜售用熒光質料噴塗的門牌,令人在黑暗中找到指路的燈塔。他把熒光門牌包裝成跟聰明公路近似的產品,叫“聰明門牌”。鑒於風鳥快遞幾近包辦了各大支流國度的郵政體係,以是他有充足的動力去改進環球郵政體係。
最後的計劃是鋼佈局,底闊頂窄,對開的兩邊在上麵能夠近間隔打號召,使綠色通道的道友們能夠促進友情。路麵的骨架是鋼筋網,然後再用高質量水泥鋪設,采取預製件修建體例,因為本體重量大,又是下粗上細,它連打地基都不需求,能夠溫馨地施工,也能夠隨時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