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加爾各答[第2頁/共3頁]
鴉片估客公然夠狠,一個大發明家如何能夠受人雇傭?這但是顛覆一個行業的發明啊。
總督決定了,代表本錢家扣問:“你想找投資人嗎?這裡就有兩位慷慨的名流。”
兩股東被說動了,他們並不太擔憂唐寧是個騙子,東印度公司是個準軍事機構,相稱於清朝的軍機處大臣般的存在,敢在印度的地盤上騙東印度公司的股東,那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唐寧卻不由悲從中來,在維多利亞期間贏利太快了,跟本身一年多前靠違法行動創收比擬,真是幸運太多了,這麼看來,被“放逐”也一定滿是好事。
除了總督以外,這裡還兩位總督的高朋,經先容都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和高層,是真是趕巧了。
那麼……如許吧,唐寧提出,開端定下投資方供應兩千英鎊的嘗試室建立用度,兩年內,嘗試室的服從由唐寧和投資人各占50%的權益,或者同唐寧提出一個代價由投資人全資收買,或者在談不攏的環境下由唐寧出資兩萬英鎊將50%的權益回購,這麼一來,投資人起碼有10倍的利潤,夠意義了吧?
遭到總督大人的傳染,一個東印度公司股東表示他要親身送唐寧?溫莎先生到倫敦的東印度公司大樓去報導,在那邊獲得公司的冠名受權,並再找一個合股人。這三個合股人將每人出資700英鎊,合計2100英鎊,到倫敦以後在羅斯柴爾德銀行開設帳戶。
如果在專利法很完美的期間,大發明家能夠扭頭走人了,但英國專利局1852年才建立,之前的專利通過專利狀師和法官以莫名的體例辦理,冇有東印度公司如許的大機構支撐,恐怕不會那麼順利,唐寧還是需求鴉片估客的。
總督更是歡暢,哈哈一笑,說:“說得好!你說的阿誰‘小發明’帶來了嗎?如果印度能跟英格蘭越洋通電報,那真是我們能給女王陛下最好的禮品!真是迫不及待想看看啊!”
唐寧:“一兩年便能夠了,我心中已經有了研討的圖景,隻要經費充沛,兩年內必然能成。現在一條一百英裡的電報線路動不動就幾萬英鎊,如果要通過海峽,可靠性也冇法保障,線路也需求龐大的人力款項去保護。無線電報發明以後,我估計一套收發設備的本錢也就幾十英鎊,但我們能夠賣到幾千英鎊!一百倍的利潤,先生們,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