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算圓滿的高加索戰役[第1頁/共4頁]
但是在轉進外高加索地區時,德軍遭到了蘇軍決然的抵當,在這個關頭時候,蘇聯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儘力共同外高加索方麵軍作戰,保護他們的瀕海翼側安然,構造羅斯托夫至巴統間黑海海岸的抗登岸防備和直接派兵插手陸上的戰役行動。共派出了40,000餘名水兵陸戰隊和岸防軍隊官兵、150門海岸炮和200門高射炮、250架飛機、250艘艦艇。
全部亞速海東岸和塔曼半島、亞速、耶伊斯克、樸裡莫爾斯科阿赫塔爾斯克、帖姆留克、塔曼和諾沃羅西斯克(特彆是諾沃羅西斯克市)等地區都停止著慘烈的戰役,被逼到絕境的蘇軍打得極其果斷和固執。到1月15日,打擊動能耗儘的德軍不得不斷下打擊的腳步。
高加索對蘇聯來講是個寶庫,每年為蘇聯提夠了大量的糧食、礦藏和石油等。北高加索和庫班是蘇聯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的敷裕產區之一。外高加索各共和國盛產棉花、甜菜、菸草、茶葉、柑桔和香料等作物。
兩山脈之間有一山峽,兩條河道彆離向東向西流入裡海和黑海。北山脈及其北坡凡是稱北高加索,居住著印古什、車臣、奧塞蒂等民族;南山脈及其南坡又稱外高加索,所住民族浩繁:有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伊朗、土耳其、庫爾德人等。格魯吉亞則縱跨南北高加索。
至1943年1月13日,曆經20多天的鏖戰,德軍占據了北高加索的大片地區,北高加索方麵軍不得不向北撤退,與南邊方麵軍彙合,構成新的防地,製止德軍迂迴進犯全部南邊疆場的側翼。
1942年,打擊蘇聯高加索地區的是德國李斯特陸軍元帥批示的“A”個人軍群,下轄:備克萊斯特大將批示的坦克第1個人軍(轄步兵第44軍和第52軍、坦克第3軍、第40軍和第57軍),魯奧夫大將批示的第17個人軍(轄步兵第5軍和山境地兵第49軍)和羅馬尼亞第3個人軍(轄步兵第1軍和1個馬隊軍)。總計18個步兵師、3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6個山境地兵師、3個輕步兵師、4個馬隊師和2個保鑣師,厥後坦克第4個人軍的部分兵力也轉隸給“A”個人軍群批示。
到第二天淩晨,因為蘇軍在頭一天早晨和夜間把炮兵和追擊炮調上來了,以是其兵力又構成了對德軍保護兵力的上風,因而又迫使德軍向後撤退。今後,統統再重新以此反覆。團體來講,德軍實施的是一種矯捷防備,蘇軍軍隻得一步一步地攻破它,是以,不是當場毀滅仇敵,而是把它趕到下一道地區。
高加索西攬黑海和地中海,氣通南歐、中歐、北非;東接裡海和鹹海,橫貫中亞腹心;它北托烏拉爾山,深切俄羅斯大地;南鎮伊朗、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雄視中東。周邊民族向來正視高加索,為爭奪高加索長年鏖兵不竭,就戰役的密度和烈度而言,高加索地區必然是天下之最。其地形由兩列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