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繼往開來(123)老臣子[第1頁/共4頁]
本身這輩子真是值得了啊!積石城,大雁城,橫貫大漢南北東西兩條交通大動脈,都是出本身之手,本身是看著他們一點一點從無到有被修建出來的,而現在,他們都成了大漢不成或缺的一部分。
“清理爆破現場,清理碎石,浮石。分隊進步!”一聲聲呼嘯聲響起,一個個藤帽從躺藏的處所躍將出來,提著東西,重新向著那片已被炸得臉孔全非的工地挺進。
字寫得很不好,或者一個方纔小學畢業的門生,筆跡也要比他寫得更好一些,但這,倒是郭荃這些年的心血,他之前是一個仆從,年過五十才成為征東軍中的一員,那也是彆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在修建之上豐富的經曆,他成為了扶植積石城的首要實施者。
當時大王的話讓他感覺無地自容,如何能夠有呢,不管是百年以後還是千年以後,大王如何會被人健忘呢!如果冇有大王,就冇有郭荃,天然也不會有這些心得體味了。
遠處,察看的人們紛繁堵住了耳朵,如許的場景在他們事情的處所已經無數次上演,他們已經很熟諳此時該如何做了。郭荃冇有堵耳朵,他淺笑著,對勁地看著那些跳動著的小精靈。
“籌辦!”一個雄渾的聲音在呼喊著。
有多少人是以獲得漢王的專門嘉獎他已經記不清了,有多少人因為新的發明而獲得專利從而一躍成為財主他也記不清了,人老了,這影象力是當真不好了。
這個匣子裡,裝著他這十幾年來的心血,統統的心得,經曆,他都一筆一畫地記下來,年長而久,終究裝滿了這個匣子。
大型的工程摧生了無數的發明,或大或小的發明太多,郭荃已經高得不太清了,但仍有很多讓他影象猶新,龍門吊,塔吊的發明,處理了轉運,安裝大型石料以及鋼鑄部件的題目,水泥的發明,使得硬化路麵變得簡樸至極,為了節儉架橋的本錢,鋼架橋梁應運而生,就在前不久,一幫專司建橋的大匠竟然提出了索拉橋的發起。
兩條大動脈在遼西郡內交彙,必定將促進遼西成為這兩條交通大動脈的一個運轉關鍵,鄭均的眼中,彷彿已經看到一個繁華的,蒸蒸日上的遼西。
現在的遼西在大漢全部的版圖當中,已經冇有了先前的首要性,如果不是這裡是大王的起家之地,鄭均信賴,遼西的職位恐怕還要低一些,遼西郡冇有甚麼了不起的產業,這些都在積石郡,也不像大雁郡,琅琊郡是糧食產地,更不像銀河郡是全部大漢王國的政治中間,因為薊城就位於銀河郡嘛。遼西的職位現在實在有些難堪,上不上,下不下,卡在這裡,讓鄭均感覺分外難受。
他悄悄地合上匣上,一年前漢王過來觀察時,看了他的這些心得,當時他還為本身的一筆字的醜惡而羞怯不已,但大王在看了他的心得以後,倒是驚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