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西門水滸 - 第104章 以糧換馬

第104章 以糧換馬[第1頁/共3頁]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成敵。

遼東漢兒張高、安生裹挾饑民二十餘萬,縱橫十數府縣,使得本來就情勢龐大的遼東更是亂上加亂。

不過眼下遼東大亂,如有機遇,那些精於騎射的部落牧民必有情願南遷的。這些人自小在馬背上長大,騎**湛,使之為教習,不難訓出一支得用的騎軍,至於到了戰陣之上,自有英勇軍將帶領,卻不需這等北地牧民。

整整疇昔半月,前後有七支步隊返回,喪失軍卒達六成,總算是帶返來一個小部落族長的兒子,在見著船上滿滿鐺鐺的糧食後,這個身形高大,好像大熊普通的北地男兒,倒是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抑。

短短三年,先有寧江州、出河店兩戰,完顏阿骨打以數千生女真前後擊潰了前後近十餘萬遼軍,以後又一鼓作氣攻占了契丹龍興之地黃龍府,使得遼國朝野震驚。天子耶律延禧集天下精銳七十萬,以泰山壓頂之勢,想要一舉蕩平女真兵變,奪回黃龍府。卻不想護步達岡一戰,七十萬精銳被兩萬女真兵甲殺的流血漂櫓,屍橫遍野。

因為有了前一次經曆,返程運送戰馬的兩艘大船僅破鈔了六天時候就到達登州海軍船埠,海上雖說各種啟事死了將近一成,不過能有九成擺佈的戰馬安然到達,還是聞訊而來的西門慶欣喜若狂。

這些部落之間,恩仇難斷,即便是在好的年景,也會因為各種啟事相互攻殺。對於這等部落之間的廝殺,遼國上層並不製止。一方麵遼國本就以部落遊牧軌製爲國度行政根底,而契丹一族也不過是此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大部落,不成能構成漢族政權那般穩定的郡縣軌製。另一方麵,這些小部落相互攻殺,亦合適遊牧民族弱肉強食的民風,並且還能減弱其他遊牧民族的人話柄力,對於遼國契丹一族統治的穩固和持續也是相稱首要的。

在女真未崛起之前,遼東這片地盤上,契丹、女真、渤海人、室韋人、漢人乃至於高美人,形形色色,不堪列舉,其人丁構成可謂駁雜,僅僅依托血脈乾係構成一個個小的遊牧部落,最大者不過數千人,一些小部落乃至隻要百十人。

一個五百餘人的部落,顛末這一場荒年戰亂,當今活下來的隻要一百二十人,此時的部落中,老弱婦孺十不存一,隻要十餘個身子最為結實的孩童,餘下的儘皆青壯。

此次翻開這條商路,今後非論遼東情勢如何竄改,西門慶都算有了一處相對穩定的戰馬來源,加上盧俊義那邊承諾的每年兩百匹戰馬,用不了多久,登雲寨石秀那一夥賊寇就能全員換裝成騎軍,現下獨一遺憾的,就是部下冇有一員合格的騎軍將領。

大宋重和元年六月,在海上流落了近半個多月的登州海軍一行兩千餘官兵,終究在遼國乾州鴻溝登岸,入眼處,百裡無火食,白骨露於野,一片蕭索季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