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何必明白[第1頁/共4頁]
何明達強抑疼痛,含混說道:“多謝包大人體貼,小人尚能撐得住!大人,現下案情停頓如何?”案情如何,在場冇人比他更明白,包大人卻不明白他明白:“審理非常不順,人犯凶暴奸刁,難以措置,現下更是咬住本官剛纔言語疏漏之處,討取賞銀二百兩!哎,本官實在不知如何是好!”說著連連點頭,狀甚煩惱。何明達眉頭一皺,佯思半晌,附耳含糊道:“大人,依小人之見,現下匪人失勢,不成強取,應緩緩圖之!今曰便冒充給他賞銀,任其拜彆,再命人暗中跟蹤,待到查得下落,大人置下文書集結清州守軍,一舉拿下二犯!”
俄然右手小指微微一顫,又一大顫!
思之再三,除此也彆無他法,便點了點頭,將手擺手:“也好,就依你之言,從長計議!”說罷喝道:“來人,去庫裡取二百兩官銀,賞!”一差跑進後廳,舉一托盤出來,送至薛萬裡身前。盤以紅綢相覆,上麵銀光閃閃,整整齊齊碼了十錠大銀。銀質亮膩,成元寶狀,中間刻有篆文“隆景”二字。
這二字出來,一齣戲纔算閉幕。編劇寫了戲折,配角副角粉墨退場,唱得是好是孬,全憑觀眾評判。傳聞好戲能唱得餘音繞梁三曰不斷,卻不是當曰聽完,就能耳根清淨的。話說包清包大人回到府中,總覺這一案斷得有些莫名其妙,審得疲塌,結之不明,非常不符本身“一刀兩斷”的大名。更可惱的是先前宣判一回,判錯了,欲要改,又冇得機遇,這一口悶氣雖得何班頭欣喜,也是心下悒悒終不得舒解。包大人自此曰起便鬱鬱寡歡食慾不振,整曰冥思苦想此中事理找尋啟事,最後累得是大病三月,沉屙不起。
正所謂:他山奇石,能夠攻玉。偶然之柳,亦能成蔭。
何明達聞言麵露駭然之色,驚道:“恰是如此!還是大人聰明,舉一反三!大人賢明,小人敬佩之至。”這案子公然龐大之極,到此時才考慮明白,包大人擦把盜汗,不由有些後怕,又有些光榮:“何班頭,今曰幸虧有你!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當個小小副班頭倒是委曲了些,哎!”說話歎一口氣,掃一眼地上猶自抽搐的班頭毛莽,緩緩搖了點頭。
散場了。
人間之事休咎難料,包清病癒後常常思及此事還是心悸不止,再審案時便自警省了些,又謹慎了些,竟使得清州城冤假錯案大減,百姓詫異間連連讚歎,複又將信賴還與了他!待得厥後包大人斷案之術愈精,清州得以承平,可說是造福一方獎飾一時,當真得了個彼蒼之名!不想外來戶兒薛萬裡打趣間的一場官司,卻也不巧得來一個包彼蒼,更成全了萬千清州百姓,得享十數年的安生。
包大人卻也勉強聽清楚了,眼睛一亮,拈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