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秋闈報考[第3頁/共5頁]
方纔高文留的地點是大鷹家,當下就對學政官說:“要不學政你將小生的地點也改在這裡吧?”
“哦,你說黃威啊,他雖說是個主薄,卻也是有秀才功名的。本年得了上頭的提攜,也來報了名,插手鄉試。提及來,對於此人本官也不太熟,也不曉得文章做得如何?如何,高文你熟諳他,可看過他寫的八股時文?”學政官問。
做為學政官,管的就是陝西一省的讀書人和科舉。在讀太高文縣試時的文章以後,這個學政就曉得此子不凡。就其文章的老辣程度而言,就算是比起江南文教昌隆之地的大名士也不逞多讓,說不好這高文字年春闈要中個進士。
再說了,本身身上的案子就算再費事,也不能影響科舉,隻要科舉仕進纔是他在這個天下安身立命的根本。
高文獵奇地問:“敢問學政,本年韓城都有誰來報考?”
“打過些交道,做過幾場文會。”高文:“學政熟諳俞老先生?”
學政官道:“前日本官去書坊買書,剛好見到一本時文集子,見此中有你的卷子,就買將返來。”說著,就笑了笑,從抽屜裡抽出一本書遞疇昔。
一個捕忙問:“高相公,你這是要去那裡?”
“多謝二位兄台。”高文苦笑:“且不說我底子就冇想過要逃,就算逃,手上冇有路引,隻怕走不了幾裡地就被人給捉了。”
所謂鎖廳這個名詞來自北宋期間,因為科舉纔是正路。進士出身的官員不但受人尊敬,受汲引的速率也快。以是,當時很多非進士出身的官員每到大比之年都會向朝廷告假,停職參考。如果考中了自不消多說,如果不中,還是會去做他的官,算是當代的停薪留職。
學政:“石獻珠確切也到了,方纔和俞興言一道過來報名的。”
高文問了地頭,就見著一個學政官,報上姓名,遞疇昔相乾文憑。那學政官禁不住抬眼打量了高文半天,這才道:“本來你就是平涼府今科童試的頭名案首,你的卷子本官已經讀過,作得不錯。本日見著了你,公然儀表堂堂。”
大考差的題目遠比會試簡樸,共三道題目,兩道四書題,一道試帖詩題,限了韻。
高文:“在屋中閒做沉悶,出門逛逛。”
高文笑了笑,道:“也不是出門閒逛,卻有閒事。我不是中了平涼府今科院試頭名案首,又得學政官提攜,入府學讀書嗎?現在是蒲月中旬,另有一個多月就是秋闈。本日坐在這裡也是無聊,我就揣摩著乾脆去學政衙門將名給報了。”
陝西學政衙門位於文廟當中,這裡也是鄉試考場。
心中又是奇特,曉得本身這篇文章的人也未幾,如何就收錄出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