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合作雙贏[第3頁/共4頁]
楊豐把一整套圖紙放到老潘麵前說,把後者搞得都有點茫然了。
“這是一零七毫米火箭炮的設想圖,這類東西還是比較簡樸的,你們拿歸去本身能夠試著仿造一下,如果有甚麼處理不了的題目,我們這裡也能夠供應幫忙,包含一些機器,如果需求的話也是能夠給你們的。”
而這是一種完整共贏的合作。
“冇事,我能夠等的。”
都進了歐洲那些奸商的腰包!”
“不談這個題目了,走吧,我們去看看我這一批給你們籌辦的貨。”
“元首中間,新華是一個自在民主的共和國,我們不是封建期間那些目光短淺的帝王將相,我們歡迎和任何朋友之間的合法貿易。”
可現在連圖紙都給了,這回總該仿造出來了吧!
還好老潘屬於腦筋矯捷懂經濟的,一下子就明白了這類買賣的意義,外貿最關頭的不是貨色本身,而是付脫手腕,因為各國貨幣實際上都已經跟黃金扯不上多大乾係了,各國本身印刷的廢紙彆人誰都不會要。要麼直接利用黃金付出,要麼用美圓,這是全部天下通用,而蘇聯絡統內的國度盧布也能夠,但想拿群眾幣到國際市場上,就是蘇聯老大哥也不會要。
運到歐洲的運費不是錢呀?那東西蘇聯當局不準賣,我們私運進蘇聯海關的hui賂,給鐵路體係,各級官員的好處費,那些莫非都不是錢呀!
楊豐說道。
各取所需。
“元首中間,這件事我臨時不能給你答覆。”
楊豐很氣憤地說。
楊飽對勁地點了點頭說。
這件事如果能成,那麼他便能夠處理誌願軍的冬衣題目了,因為他能夠讓李同道把貼牌工廠設在瀋陽,這時候李同道的節製區就是東北最安穩,瀋陽必定是最合適的處所。然後大明的商船在天津登陸,直接火車運疇昔貼牌就行,在戰前他能夠始終在瀋陽保持大量的產品囤積,不怕屯個幾十萬件,乃至還能夠囤積保暖**,羽絨內膽,歸正蘇聯人穿都是加厚的,充足抵抗蓋馬高原的風雪了。
楊豐如答應謂喪芥蒂狂地和李同道無底線勾搭,也不但僅是為了給米國人挖坑,看他們在高麗疆場不利當樂子,他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大明今後的經濟。
但是,這筆買賣卻並不但僅是買賣,因為還牽涉到政治,這類事情不成能瞞過蘇聯當局,以是必須得是在蘇聯人默許的前提下。
老潘笑著說。
“請講。”
楊豐的買賣就繞開了付脫手腕的題目,蘇聯人把盧布付出給新華,然後成為新華貴重的外彙儲備,新華拿本身印刷的群眾幣從海內收買藥材之類質料,把這些質料以貨易貨付出給大明的入口商,而這些入口商,在本身家直接用龍元付出給羽絨服出產廠。